返回

第一百一十三节 文渊阁议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里面愤怒脸上却丝毫不流露出破绽,他知道不用自己出头,哪最会沽名卖直的王家屏肯定会第一个跳出来的。

    不出他所料,王家屏听完了张诚的话语,忍了半天的时间,看到申时行、许国、同王锡爵三人都不肯轻易说话,也就顾不得什么官场发言顺序的问题,用毫无商量的语气说道:“启禀皇上,补票拟红批,圣旨代替中旨我是赞同的,但是有一点,这个审判权最终必须是三司之内,而不能够归于东厂和锦衣卫,要不然恐会横生枝节,当然东厂和锦衣卫可以派人旁听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至于定罪和处理方案的问题么,还请皇上示下。”

    万历帝面无表情,只是这位九五之尊的心里面又怎么会不知道刚才张诚所说的话语之中隐含的深意呢,当然从他的心里面是很清楚一点宦官弄权是一种天性,这种天性经常会不经意的流露出来,作为皇帝来说,对于这种**应该做的是善加利用,牢牢把握住最后的决策权为自己的统治和利益服务,这就是君子要用,小人同样要用的缘故。但是万历帝对于张诚这个时候还弄权,他很有些不满,很是难得的说了一段较长的话语:“可以三司会审,大伴去听审,官员坦白者即可免罪,一旦审结,不入档案;但是其中必须找出一二典型,以正视听;要的是树立朝廷威严,弄清楚谁是天下之主,是朝廷还是海匪。”

    张诚听到这话语,凭借这自己对于万历的熟悉,他已经从万历的话语里面揣摩出了皇上对自己是有些不满意,要不这话里面不会很简单的就流露出了对文官集团的放松,应该是皇上对自己刚才话里面的陷阱有所察觉,唉,看来还是见好就收吧,张诚心里面暗暗想着。

    几位阁老点了点头,这个意见很中肯。说句心里话,阁老们都是位极人臣的官员,都站在大明权力结构的顶峰,要是大明这艘船沉了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因此从心里面来说这些阁老们对于收受海匪好处的官员们也没有什么好感,只是这次涉案的官员人数太多,如果全部按律判刑,那么对整个朝廷的运作,和日常政务的处理都必然造成影响,这样计算起来反而得不偿失,不如放过一批、中立一批、打到一批来的有效果。坦白者免罪这就把打击面减小了很多,不会引起公愤,本身这些人收受了海匪的好处被这么闹了一场,说到底还是自己身影不正的缘故,因此无论朝野也不可能再多说什么;至于拿几个情节严重者严办,这也是必要的,朝廷弄出了这么大的动静,不可能最后全部高高举起,都轻轻放过,如此也显示不出律法的威严和朝廷的公信度,最让阁老满意的是皇上没有再让人多说什么,立时就同意三司会审,这就表示文官集团把最终的审判权拿了回来,虽然说有张诚的听审,哪又如何,你只是监督,没有实际的权利,自然里面的可操控空间也就不可能被宦官集团掌握。

    最后大家又坐在一起根据万历帝的指导性意见和定下的调子,把官员涉案情节定性的轻重问题,再详细的划分了一下,弄了个一二三档,然后写于纸上,形成正是的公文,直接用票拟、红批、然后出圣旨完成了这道手

第一百一十三节 文渊阁议事-->>(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