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放起来就被动而来。因此他取舍了半天,最终小七纯洁的眼神又在他眼前晃了一晃,他转身的时候眼神正好扫在了郑贵妃已经开始隆起来的肚子上面。转瞬间,他下了决心,沉声说道:“张诚拟中旨,着各位官员无论大小,都有必须服从海匪案的调查;立刻传阁臣全部入宫,文渊阁见驾。”
中旨就是没有经过阁臣的随附,直接从内廷里面写出来的圣旨,这种旨意不到万不得已,是很少动用的,毕竟这是件会触及大明现有政治体制的事件,所以每道中旨的发放都是慎之又慎的,大明的帝王们要考虑多次才会发中旨,因为发多了中旨的情况就有可能损害现有阁臣的威信,让人觉得阁臣们无法得到皇帝的信任,就会出现阁臣请辞或是倒阁的状况。
张诚等人应身而退,转身下去办差。郑贵妃这个时候走了上来,轻轻的抚摸着万历帝的背后,柔声细语的说道:“皇上还请宽心,天大的事情也要保重龙体才是。妾身虽然是一个妇道人家,并不知道什么朝廷大事,可这请官员们协助,绕开阁臣似乎有所不妥,还是请来阁臣之后要求他们票拟,补上正常手续的为好。”
万历帝被郑贵妃这么一提醒,心里的怒气稍微平息了些,立时有了思量,自己刚才下的命令还是轻率了。一则这么大面积的抓捕官员,不是让皇上同官员之间直接发生冲突么,这种政治手法很不妥当,但是让阁臣附议之后,自然就是由阁臣同自己共同承担后果;二则这些阁臣都是宦海多年的老手,门生故吏遍布整个朝廷的各个部门,有他们出面就能安抚人心,不会让大面积的抓捕官员的这件事情引发太大的动荡,对朝局,政局的稳定是有相当的好处。
赞许的看了看郑贵妃,看来这位妃子还是很有政治眼光的。万历帝轻轻拍了拍郑贵妃的手,没有说话,用手指示着小黄门摆驾文渊阁。郑贵妃在后面静静的看着万历帝离去的背影,心里头不由得叹了口气,今天万历帝的举动是在是有欠妥当,虽然自己提了些许意见弥补了一下,可最后消息必然还是要流传出去,这样就会把皇权同文官集团之间的矛盾更加扩大化,尖锐化。万历帝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耐心不足。在郑贵妃眼里面,像今天的事情,完全没有必要硬抓,只要明天在由内阁发一个通知,所有涉案又或是同河艳楼有所瓜葛的官员,限期三天之内自首坦白,交代清楚自己的问题,就可以既往不咎,如此又站了道理,又有了仁君的名声;什么?如果官员不来又或是来了避重就轻怎么办?糊涂啊,前面说的很清楚,要交代清楚自己的问题才能既往不咎,不交代清楚自然是要追究的,到时候再抓再锁,甚至问罪都让人无话可说。再说了官员与河艳楼的瓜葛,这里面交代的事实清楚还是不清楚,谁说了算,还不是皇上制定的自首机关说了算,这样进可攻,退可守,做的不露痕迹让人无话可说。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