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八节 皇上、秉笔太监、内阁大臣们的想法(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道:“陛下,诸位同僚,我觉得京中治安四衙门提出的联合办案的新想法很好,从前京城的治安是多头管理,如果一涉及到什么大案要案要进行查处,往往因为部门彼此间不愿意共享情报来源,和相互推诿造成了极大的滞后。现在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建立这种临时性的查案组织,不管是对于案件的快速破获,还是背后的问题的深挖,都是有极大好处的;至于案子里面的郑国泰等一干年轻人等,在整件事中扮演的角色,既然有功于国,该奖的奖,这个我觉得我们不需要太的多去关心,把这件事交给专门堪合功劳的部门去商议出一个结果,最后报上来呈陛下及诸位同僚观看审批也就是。”

    顿了顿,申时行扫了眼殿上人的反应,见大家在屏息静气的倾听。其实在大殿上的一众官员们都知道申时行谈话的习惯,从来一开始并不直奔正题,要绕几绕才说回问题的核心实质。申时行捋了捋胡须,接着谈道:“今天咱们讨论的重点应该是在案件本身,而不是一些旁枝末节。从目前得到的情况看来案件并不复杂,简单的说就是一伙贼人盗买朝廷制式的兵器、盔甲,被郑国泰等人无意之中撞破,由此而匪徒产生出了后面公然杀人灭口的围殴,爆炸河艳楼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在京畿要地发生如此骇人听闻的谋逆案件,一定要严加惩办,这是毋庸置疑的,不但要严办,还要限期破案,把这伙儿不把朝廷放在眼睛里面的匪徒及时抓获,这才能彰显朝廷法度,体现官府威仪。只是其中有几个关键的地方我还请陛下、以及诸位同僚们注意,这个案件里面最关键的就是兵器问题,这是一切的起因,也是一切的诱因。而兵器问题同样涉及到两个层面,即一是来源,二是去处。兵器的来源,从殿中几位查案大员们带来的武器上面可以清楚明白的看到上面有大明制造的字样,这就说明这批兵器确实是从我们京城里面的某处武库流出去的。如此大宗明目张胆的盗卖朝廷器械,恐怕非一人所能为,一定是有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和链条在其间掌控,操作。基于这个因素,我建议现在不能坐等张提督等人的联合调查组,调查的结果,而是必须立即对几大武库的相关责任人,和一干属下进行隔离审查,由朝廷三司组织精干人员对他们进行突击审讯,以免有与此案涉及的相关人等逃亡,或是被灭口,让案件的线索和朝廷的蛀虫得不到喘息。关于兵器的去处,这里面我觉得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这种朝廷武器到底被弄出去多少件,去了哪里,给了什么人,会不会是某些人要利用这批数量庞大的兵器做些什么,这些问题都是重中之重,极为关键。现在由于案件刚刚发生,很多消息,情报,证据的来源都不准确,所以还不清楚。但是我想说明的是,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量去查明这批兵器的去处,防止可能发生的事态扩大化。因为有可能贼人就是等这批兵器到手而犯上作乱,现在兵器被官府截住了,会不会让贼人有一种打草惊蛇的心理,进而提前有所谋逆的举动呢,同时我们要从另外一方

第九十八节 皇上、秉笔太监、内阁大臣们的想法(1)-->>(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