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的神色,郑玉红若有所思。这么多年的宫闱斗争,多少惨痛的教训,让她的心思早已不是当年青梅之时的纯洁少女;闻听任何的事情都是从功利出发。这京师之内、朝堂之上、宫闱之中从来就不缺少才华横溢的天才,可以说绝大部分大明的人尖子都在北京城内,都被皇家笼络,为帝王所用,不是有句俗话么:学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自然郑国泰的这番话语并没有让她对这位大兄感到什么惊叹,崇拜之情。她正在思考的是,如何利用这突如其来冒出来的这么一个人,他到底是抱着善意,还是有其目的,还是这本身就是一个陷阱。要说善意,这东西让郑玉红嗤之以鼻,没有好处的事谁会去做,神佛都不可能去做,不过这位大兄能救自己的弟弟肯定是恰逢其事,茫茫大海上他没有可能算到阿泰的船会起火,当然看到这么一艘大福船起火,从中揣测出乘坐这船的人非富则贵的因素,再加上有郑家家仆游过去求救,说是提前不知道,这位仆人怎么会不说,不提郑府的名头和自己这层关系,按常理推断是不可能的;在这件事上,更加巧的是知情者都已经葬身大海之中,除了这名郑府家人再也没有第二位的佐证,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当然也许真的没有提过,不过不管如何能够救起阿泰这件事情应该是真实的,要说不带任何功利因素在里面,也不能这么说;当然救了自己的弟弟,这件事还是要感谢他的。
不过不管这位贡生是如何救起自己的弟弟的,就这件事的本身来说,
第六十七节 忧愁的贵妃娘娘(3)-->>(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