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上一一扫过,无奈地问道:“大将军不愿担当,三位将军可有人愿意担起对敌之责。”
张温、蒋干眼光一闪,回避过去,以沉默相对。石青回道:“司徒老大人勿怪,石某是心余而力不足。新义军人马太少,无法担纲对敌主力,兼且石某与邺城将士不熟,威信、情义都难以服众。贸然出头,只怕反而坏事。是以。嗬嗬。。。。。”
石青苦笑,无奈地摊摊手。文武百官面面相觑,近半露出茫然之色。
争执之初,不少人猜测其中有内幕,可能牵扯到政争夺权等等。明智者从容静观置身事外,心热者四处窥探寻找机会。直到此时,石青婉拒领兵之责,蒋干、张温沉默不语;朝中大员这才发觉不对。大兵压境,十万火急,朝廷竟然没人愿出头领兵抵抗?这种局面不仅十分荒唐而且极其危险。
“皇上殡天未久,太子年幼不能担当,诸君这都撒手不管了么。。。。。。”上首传来一声哀泣,董皇后泪眼婆娑,愁苦地向下顾盼。
“皇后恕罪——”蒋干上前行了一礼,为难地说道:“并非臣等推诿卸责,实是有自知之明,资历功绩难以令他人心服。勉强为之,只能坏事。。。”
“臣下亦如此想。”张温跟着补了一句。
“这可如何是好。。。”董皇后伸袖抹泪,嘤嘤哀哭起来,冉智见状,眼睛跟着红了。愁云惨雾越来越浓,郁积之气愈来愈重。
这个时候,孙威站了出来,对董皇后和董闰一一行礼,慨然道:“刘显之辈并不可怕,邺城安危亦不危急;所需者上下同心戮力而已。孙某不敢妄自菲薄,愿率麾下三千悍民军抗击敌军,请皇后和大将军允准。。。”
“啊——”
泣声止住,董皇后惊喜地轻呼一声,旋即意识到不对,忧虑道:“孙将军忠勇可嘉,只是以三千悍民军,怎生抵抗得十万大军。要不。。。”董皇后转向董闰,目光中充满询问之色。
“三千人委实太少啊。。。”董闰犹豫不决。
“不是有一万悍民军吗?孙将军临危赴险,大将军还在犹豫什么?”张温双目一凝,逼视董闰,断然说道:“大将军若把一万悍民军和五千宿卫军精骑拨归孙将军麾下,张某甘愿连夜调集一万五千人马赶赴邺城助战。”
“哦?骠骑将军所言当真?”董闰有些意动。拨给孙威他比较放心,另外,即使拨走一万五千人马,皇城内还有一万五千宿卫军,一般的意外足以应付。
“孙将军愿意出马,蒋某怎么也得给个面子,五千马镫新军和一万戍卫军随时愿意听后孙将军调遣。”
蒋干的答复,彻底坚定了董闰的信心。他再不犹豫,截然赞道:“好!诸位将军识大体,明大义,董某膺服有加。这就传令悍民军和宿卫精骑,归入孙将军麾下,组建讨逆军。。。”说到这里,他目光一抬,落到石青身上,淳淳询问道:“镇南将军之意呢?”
石青肃然颌首道:“大将军放心,新义军不甘落后!”
呼——
大殿上响起一阵轻松的吁气声。
短短一个多时辰,大魏诸多重臣为组建讨逆军、选拨督帅人选撕破脸皮,争论不休,堂堂的卫将军甚至因此气晕,其间过程一波三折,曲折回环,似乎有数次已走进绝境,最后却霍然开朗,督帅之职出人意料地落到孙威手中。
意外归意外,人们还是大大松了口气。就像孙威说得那样,石赵大军和刘显并不可怕,邺城需要的就是上下同心而已。督帅人选的确定,四位手握重兵的将帅之支持,无不在向人们昭示上下同心之意。
“孙某这就去西苑收拢人马,准备应对敌军。请皇后、太子请安心等候,勿须三五日,必有佳音传来。”孙威雷厉风行,等到诸位将帅首肯后,便向董皇后和太子冉智告辞。
“拜托孙将军了。”董皇后起身福了一福。
冉智红着眼睛哽咽道:“孙将军,你很好。。。。。。”
孙威面色一呆,沉默半响,他猛然扭头,冲董闰、张温、蒋干吼道:“诸位将军。孙某在西苑恭候大驾!诸位若是不来,就算只孙某一人,也将出城迎战!”
双手抱拳,用力地团团一揖,孙威大步出了琨华殿。
“皇后、太子。朝会可以结束了,以便诸位将军调遣人马。”董闰向皇后、冉智禀报一声,随即解散了朝会。
石青没和任何人招呼,疾步出了琨华殿,急匆匆冲出皇城,不消多久,就撵上孙威。
孙威神色有些沉重,石青觑了一眼,问到:“孙大哥这是怎么啦,好像有心事。”
“哎。兄弟,我等这般算计皇后、太子,为兄着实有些不忍啊。”孙威双眉抖动了一下,粗犷的面颊上尽是痛苦之色。
石青神色一正,截然道:“孙大哥想歪了。这个问题我们早就做过探讨,太子、皇后包括董大将军都不足以继续支撑大魏天下,想办法让他们平和地从急流中退下来,这才是真正的爱护,妇人之仁只会坏事!”
“算了。不说这个。我知道兄弟说得对,只是感觉到别扭。”孙威叹了一声,转到另一个话题上,问道:“兄弟确定,刘显只有七万人马?”
“确定无疑!”
石青点点头,扫了眼四周,随即压低声音道:“刘显不足为虑,小弟早就有了应对之策,孙大哥按此施行,
十七章出人意料的结果-->>(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