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九十七章 王氏兄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就算完了?”

    陈龙扭头看了看那英俊青年道:“在下愚钝,敢问这位是?”

    那青年把手抱在胸前,挺胸抬头道:“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太原王凌是也!”

    陈龙心中叫好,想不到王凌也跟着王昶到了天水,兄弟俩都是日后正史中曹魏的名将,没想到在这里取齐。想了想问道:“原来是彦云兄!早就听说太原王家两个青年才俊,想不到竟能一起相见。彦云兄尽管说,要我怎么做才能恕罪。”

    王凌、王昶,正史中都是当世豪杰,先后做过曹魏宰相级别的高官。王凌本就是王允的侄子,正史中记载,王昶少年时,侍奉同郡名人王凌为兄,出身名门的王昶在曹丕称帝前就已担任太子文学,迁中庶子。此前担任过曹丕太子文学、中庶子的人还有司马懿。王昶官运一路顺畅,直到曹叡即位以前,他已官任兖州刺史,兄长王凌一样是地方高官。

    曹魏中后期将领多由四方士人先征入朝中试用,再考察其才能再转任为太守、刺史,兼领将军,故而这些将军在此之前并没什么军功。但无碍于将领的军事素质,王昶在领兵征战以前就著兵书十馀篇,言奇正之用。

    曹操时期的将领多限文化水平,曹操还得专门把兵书的道理简单化传授于诸将。能够撰写兵书的人物在当代必受瞩目,王昶不久竟迁任征南将军、持节,都督荆州、豫州诸军事。曹仁昔年追随曹操征战多年才得到这一职位。

    曹魏时期的军事制度是以中护军为核心,逐渐演变成将军都督地方的军事制度。曹操最初都督地方军事的几位将领是夏侯惇、曹仁、夏侯渊,曹丕接班后完善了都督制,通常以四征将军兼领刺史,并都督州郡军事。

    西线都督驻守关中,负责防备蜀汉。南线都督坐镇荆州,东线都督则同时都督扬州、青州、徐州诸军事。由于这些大将通常兼领州郡行政事务,无不是文武兼具,却不像东汉末年那样会有从军旅中提拔出来的大将,只是粗通文墨。

    在曹操时期这种都督制度还不成熟,核心将领多从曹操的

第六百九十七章 王氏兄弟-->>(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