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天下纷争的建议,就是青龙军与曹操联手,先解决各自地方的诸侯,当天下两分的时候,就是与曹孟德的统一决战。陈龙不由得认真思考起来,与曹孟德可能联手吗?
想到此不由得微微摇头,以张宁和蔡文姬与曹操的大仇,若是自己与曹孟德联手,还不闹的家里鸡犬不宁?反过来一想,若是能因此止息多少杀戮和无谓的干戈,挽回多少民众的生命,自己的小家又算得了什么?
想到此不由得一阵头疼,司马朗的声音忽然想起,打断了陈龙的思绪,司马朗道:“某幼年时逢董卓之乱,受父命带领家属逃离董卓,又迁往黎阳、温县等地,四处躲避刀兵,见到多少白骨残尸、残垣断壁。百姓流离失所,亲朋分崩离析。避难之前,吾父时任大汉朝治书御史,曾被董卓限制,吾父请求董卓,让我以长子身份带着家人返回家乡温县。但朝中小人当道,告发吾欲要引家族逃亡,被西北军抓住去见董卓,董卓责问我说:‘你和我已去世的儿子同岁,年级小小为何要背叛!’,在下回答说:‘明公以高世之功德,在天下大乱中辅助天子,清除了宦官的秽乱,举荐了许多贤士,这的确是虚心深虑,即将成为复兴社稷的治世啊。但是随着威德的隆重,功业的著大,而兵灾战乱却日渐严重,地方州郡有如大鼎煮沸一般,连京城的近郊,人民都不能安家乐业,因此要抛弃住家田产,四处流亡躲窜。虽然已在四方关口设置禁令,以重刑加以杀戮处罚,也不能阻止逃亡的风潮,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想回故乡的原因。希望明公仔有所借鉴,稍加反省深思,那么名声就可像日月一般的荣耀,伊尹和周公也不能相比了。’董卓听完深感满意,也说:‘我也有这种感悟,你说的很有道理。’这才放了我,还像我的父亲夸赞我,让我父亲在他手下安心立命。”
众人听说司马朗还有这么一段与
第六百九十五章 司马献策-->>(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