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四章 谈古论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禅泰山,威仪无边,

    壮我心力,力跃雄关。

    登顶泰山,俯视天下,

    翻云覆雨,笑傲江湖。

    日观峰下,仙袂缥缈,

    泰山府君,威震阴阳。

    天门长啸,万里清风,

    松岩高傲,丹壁奇妙。

    石栈钩连,天梯隐现,

    十八龙盘,九霄回旋。

    高耸峻削,猿猱愁攀,

    飞天岩峦,仙鹤飞还。

    天叹巉岩,峥嵘壑雷,

    砯崖转石,鹰撮霆击。

    阴阳重合,天人合一,

    金记封禅,御书刻石。

    擘窠大字,安静简穆,

    万代瞻仰,天地浩然。

    金镂经文,石颂奇章,

    千古绝唱,果然似我。

    幸甚志哉,歌以咏志,

    泼墨挥毫,短歌行吟。

    岱宗几何,五岳独尊,

    泰山北斗,中华天道。

    山舞华殿,松香石草,

    晴岚碧霄,玄岩寂寥。

    天梯幽岑,积雪荧光,

    云海松涛,雄音捷报。

    磐钟石鼎,镇海护江,

    龙腾星海,蛟盘青岛。

    泰山行吟,造化诗旅,

    齐鲁酒令,壮志歌谣。

    碣石沧海,封禅帝气,

    东斜扶桑,西藐英皇。

    迢迢天庭,浩浩烟海,

    万里江山,摘仙高调。

    天台高歌,宇宙逍遥,

    日月入怀,山河虎啸。

    危乎高哉,天庭中坚,

    嗟乎雄哉,天地共鉴。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

    帝王封禅,春秋大典。

    普天同庆,福寿无边,

    天人合一,万世延年。

    朗朗乾坤,汤汤华夏,

    高山仰止,独尊泰山。

    江淮麒麟,征鼓锽锽,

    高瞻远瞩,峰立四方。

    天道之行,无象无言,

    诗旅之道,有印有灵。

    长春九州,日月同行,

    文武乾坤,天地同心。

    “皇上,臣这首《短歌行•泰山颂》乃几千年来中国最长四言诗。开篇引用中国古典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其后综述中国历代帝王在泰山上封禅大典,通过封禅大典将历朝历代的帝王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文化主线。然后,臣再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一边攀登泰山,一边讴歌泰山,其间融合叙事、写景、状物、抒情,一气呵成。臣在这首长诗中化用了《诗经》、《唐诗说》里面的诗句。其实任何一篇雄文都一样,里面多多少少都有前辈的影子,不然何谈'忘年之交'?何谈高山流水?”我一一指着书法字画中的诗句解析道。

    “谢谢老师精彩的点拨,朕已经茅塞顿开!朕也特别喜欢您这首古诗,可是一看便觉得压力山大,苦无心力写成此等雄文长诗。”顺治帝福临笑道。

    “皇上,其实这不是心力的问题,是你能不能包容万物,能不能创新。皇上,常言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话写出了中国知识分子千年之病,千年之痛。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思想文化最繁荣的时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焚书坑儒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变成了那轻飘飘的'毛'。”我义正严辞道。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朕听说过,历代帝王都喜欢吹毛求疵,一为讲究,二为罗织罪名。反正都是维护皇家统治。呵呵呵……倒是那些文人确实被耍的够呛

第一百一十四章 谈古论今-->>(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