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雄风刮了那么多年,刘汉几世沉浮,看大诗人刘长春的诗歌就知道了;而我们女真虽然在马背上打下江山,可后世的路道阻且长啊,可惜孝庄不理解我,唉……”多尔衮叹息道。
“王爷,不用计较那些了。人生在世,得一二知已足矣,何况王爷一生英雄事迹在大清堪称前无古人,不必介怀。我了解布木布泰姐姐,她本性善良,而且臣妾过去也很疼爱小福临;王爷就不用为我操心了。只是那个鳌拜从小就专横跋扈,王爷要提防他。”大福晋博尔金叮嘱道。
“爱妃,我心里都有数。放心吧,我在外面也安排好了。你们不用为我操心。早点休息吧。”说罢,多尔衮吹灭灯,宽衣解带,上床休息。
大福晋博尔金紧紧抱着多尔衮,外面月光皎皎,月光铺满窗棂,透过窗帘和帷幔,伴着多尔衮和大福晋博尔金静静入梦。
第二天一早起床,多尔衮正在洗漱,管家来报:“启禀摄政王,洪承畴来见。”
“洪承畴?!”摄政王多尔衮一听这名字立马想起了大明王朝,“当年皇太极俘虏洪承畴后爱惜人才,苦劝洪承畴加入大清帝国,金银财宝,高官厚禄无法打动他,洪承畴不为所动;最后洪承畴却被孝庄皇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了。这洪承畴现在过来,莫非是做说客?”
是啊,再硬的钢也会有缝隙,再刚强的人也会有弱点。洪承畴那样刚烈,孝庄皇后从情字入手,当年几碗人参鸡汤就拿下了他。
多尔衮对管家笑道:“让洪爱卿一起过来用膳吧!”
于是管家带着洪承畴进去内厅,和正在用膳的多尔衮一起用膳。
“摄政王,千岁千岁千千岁!”洪承畴跪拜行礼道。
“洪爱卿,平身!”多尔衮抬手笑道,“哈哈哈……看本王这个皇父摄政王当的,福临没来,你倒是跑过来了!感谢你还惦记着本王!来,坐下,一起吃点!”
洪承畴起身坐下,吃了几口早膳,然后放下汤勺,笑道:“摄政王,您知道当年我是怎么投降大清的吗?”
“哈哈哈……因为你聪明呗,你知道崇祯老儿是一个不靠谱的主!”多尔衮一边吃,一边笑道。
“并不全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臣当年是大明王朝的蓟辽总督,臣以文天祥为毕生楷模,当年皇太极许臣高官厚禄,臣都没有点头。是孝庄皇后双眼凝望着臣,对臣讲述蒙古草原上的故事。她说着说着,眼泪打湿了衣襟,泪水落在臣的心里。孝庄皇后跟臣讲的话没有一句劝降、没有一句威胁、没有一句讲大义,她悲伤的温柔让臣感到对大明王朝的失望和对家人的深深内疚。因为孝庄皇后也认为臣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所以她了解皇太极的心思,对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以臣才降清的。”洪承畴笑道。
“呵呵呵……那又怎样?你应该对孝庄皇后母子感恩戴德才是,对本王说这些干嘛?”多尔衮望望左右,笑了笑,明知故问道。
洪承畴进谏道:“摄政王,臣一直都认为灭大明者乃摄政王您一人之力,您是百年不遇的战神,您是人中龙凤,如今外面剑拔弩张,有一事臣今天不吐不快!”
“喔?!爱卿有何事但说无妨!”摄政王多尔衮一边笑道,一边用膳。
“摄政王,以汉治汉之策可谓前无古人,出神入化,废除剃发令,废除王贝勒亲理部事的制度,六部实行满汉分任制度,举行三次会试,共取汉人进士一千一百人,让满汉一家,促进满汉融合。对汉人可谓仁至义尽,虽然孝庄皇后不理解摄政王的一片苦心,臣能深深体会。即便南北党争事件还是有后遗症,满汉还是有间隙,但摄政王已经做的够完美了。”洪承畴娓娓道来。
“哈哈哈……爱卿一大早过来就是拍马屁的?有什么直接说吧!”多尔衮笑道。
“摄政王英明,摄政王岂不闻'炎炎者灭,默默者存'的道理。摄政王平定天下,实乃千古一帝,但天赐不取,反受其咎。摄政王您晋升为皇叔父摄政王后就开始膨胀,您为顺治帝福临建造新皇宫,目的是想将孝庄母子囚禁在新宫里,您大权独揽。一切大礼诸如围猎、出师等时,王公贵族俱要聚集一处待候传旨,还要列班跪送您。每每若您回王府,则需龙撵送至王府门。如遇元旦、庆贺礼时,文武大臣在朝贺顺治帝后就要去朝贺您。每日上朝您在午门内从便下轿,而其它八旗藩王则需于午门外下轿。摄政王如此嚣张跋扈,才会有今日之困。”洪承畴娓娓道来。
“爱卿,你到底想说什么?是孝庄皇后派你过来的?你到底想说什么!”多尔衮放下筷子望着洪承畴道。
“摄政王,当初孝庄下嫁给您,您没有翻脸,保全了他们母子。人非圣贤,谁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况且孝庄皇后也是知恩图报的人,如今孝庄皇后只要您去慈宁宫认错,然后告老还乡不问朝政,将皇权完全交给顺治帝福临就宽恕您之前的一切过错!”洪承畴义正严辞道。
多尔衮冷笑道:“爱卿,本王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一是在三官庙拥戴福临,辅佐他巩固了大清帝国新的统治秩序;二是山海关之战中收服吴三桂,运筹帷幄,击败了李自成,占领了北京城,开启了清皇朝入主中原的历史一页。本王扪心自问对得起列江山社稷,对得起祖列宗!何错之有?!你回去吧!”
“唉……摄政王,现在不是您固执的时候!您只要认错就好了!不然臣也无能为力!”洪承畴低头叹息道。
“爱卿,你回去吧!带句话给孝庄皇后,'本王一生光明磊落,何错之有!'本王不是岳飞,她孝庄也不是秦桧,不用搞一些'莫须有'的名堂出来!没意思!送客!”说罢,摄政王多尔衮用手绢擦擦嘴,将手绢扔在餐桌上甩手离开。
“洪大人,请吧!”摄政王府管家伸出手弯腰送客道。
“唉……真是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怎么就说不明白呢?!”洪承畴摇摇头叹息道,转身离开。
多尔衮站在阁楼上,望着洪承畴的马车离去的背影,仿佛送走了自己的一位知己,心中总有依依不舍,却也无法挽留。听洪承畴一番言论,摄政王多尔衮更加确定了自己如今的危局,心中顿生一丝忧虑。可是身为一代战神,摄政王多尔衮又何错之有呢?毕竟自己一生都没有谋朝篡位,没有对不起孝庄母子。
范文臣接到摄政王多尔衮的书信,也驾着马车以“探病”之名过了鳌拜等人设置的关卡,进入摄政王府。
“摄政王,最近可好?老臣听说鳌拜要对你下手呐!需要什么,尽管吩咐,老臣一定照办!一定照办!”范文臣一进门就跪拜道。
“起来吧!”多尔衮抬手扶起范文臣道,“老范,本王知道你过去在大明中过秀才,可是崇祯老儿昏聩,你这个大儒在大明混的不好,所以抚顺被我攻破后,你和你兄长一起投奔皇太极。你积极发挥聪明才智帮助皇太极建立大清朝廷,出谋划策收拾了袁崇焕,收拾了整个大明。本王还记得你说过'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是我非与明朝争,实与流寇争也'让我分析北京战局、招降吴三桂,'战必胜,攻必取,贼不如我;顺民心,招百姓,我不如贼'让我招揽人心,“严禁军卒,秋毫无犯”让我不可屠戮抢掠,四海归一。本王平定天下以后,你作为内院大学士,一直很低调。你是本王的诸葛亮,本王的福星呐!哈哈哈……虽然人人说你是个大汉奸,他们还纷纷谣言汉奸就汉奸吧,划划水得了,还说你干的特认真,本王却舍不得你这个汉奸啊!”
“摄政王,现在还说这些干嘛?!摄政王,老臣纵观古今,你功业千秋,名垂千古,乃千古第一人也!常言道,功若丘山,不用抢,必有大回报;为人如水,善利万物,不用争,必有好人缘。一怒定天下,千秋争是非!你这次是争与不争?若争,老臣就算抛头颅洒热血也紧跟着你干!”范文臣抱拳作揖,义正严辞道。
“哈哈哈……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黎明之光岂知黑夜之深?!人道有善恶,天道无善恶!本王已经获得人世的一切功名利禄,此生足矣,还有什么好争的?!”多
第一百零八章 依依不舍-->>(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