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就此搁浅!”房东离义正严辞道,完全听明白了摄政王多尔衮的言外之意,知道多尔衮已无心再争权夺利。
“哈哈哈……房爱卿知道本王的忧虑?从何得知呢?!”摄政王多尔衮笑道。
房东离抱拳敬向上天道:“臣纵观过往云烟,纵观摄政王一生,摄政王十六岁便随皇太极征蒙古有功,被赐号-墨勒根戴青,后来征伐蒙古察哈尔部、征朝鲜、征大明,也屡立奇功。摄政王还成功指挥过大凌河之战、锦州之战、察哈尔之战等战役,战功显赫,所以在三官庙里力排众议,拥立顺治皇帝福临,成为摄政王。后来摄政王又率兵攻破北京、战扬州、平江阴,一统天下,在大清帝国更是功高震主,引人忌惮。摄政王一路上升为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已然位居九五之尊,在朝堂之上呼风唤雨,只手遮天,让孝庄皇后和皇太极旧臣心里不痛快。豫亲王之死,不过是他们剪除摄政王的羽翼,暴风雨才刚刚开始。”
“房爱卿对本王的一生真可谓了如指掌啊!呵呵呵……不知道爱卿怎么看本王?!”多尔衮笑道。
“摄政王,人的一生如白驹过隙,功过是非转瞬之间。譬如说那'八百里分麾下炙'的辛弃疾,辛弃疾二十岁便出入行伍,曾在万军中俘虏敌军大将,屡立战功;二十五岁执笔上言平戎十论,有大汉王朝猛将霍去病、卫青的英雄气概,他文武双全、指点江山、豪气干云;但辛弃疾不久就被朝廷一贬再贬,最后旷古绝今的大英雄沦落为田舍菜翁,其间幽忿落寞之情,有谁共鸣?剖析其原因,还是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引起小人忌惮、迫害。摄政王功高震主,在朝野又只手遮天,才让拥护顺治帝福临的皇太极旧臣抱团取暖,逐步集结党羽。和辛弃疾境遇并无二异。”房东离禀告道。
“呵呵呵……那依爱卿的意思,本王现在应该如何自处才能万全?!”摄政王多尔衮淡淡地笑道。
房东离思虑了一会,抱拳作揖,娓娓道来:“摄政王,应该知道三国时期曹操的大军师荀攸,荀攸韬光养晦、自谦避祸,很注意掩蔽锋芒。荀攸自从受命曹魏军师之职以来随曹操征战疆场数十载,筹划军机,克敌制胜,立下了汗马功劳,曹营中众多谋臣策士之中,他的地位和威望数一数二。后来,曹操做了魏公,更是任命他为尚书令,曹操对荀攸可谓恩宠之极。但荀攸从来都懂得'功高不可震主,锋芒不可凌人'这个道理。荀攸凭借着高超的为人处事的智慧和善藏的谋略,在曹魏朝堂上游刃有余二十余年,能够如鱼得水、从容自如地处理政治漩涡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在整个曹魏政权极其残酷的勾心斗角、人事倾轧中,始终地位稳定,立于不败之地。再反观那杨修,杨修虽思维敏捷,才高八斗,但杨修却不懂人情世故,言行不看场合,不知曹操好恶,一心只顾卖弄自己的小聪明,什么'一合酥”,'一人一口酥';什么'鸡肋'理论都是杨修作出来的,其实让曹操很不爽。后来杨修更是搅和到曹操的立储家事当中,遭到生性多疑的曹操猜忌,最后身首异处。做人不能太张狂,太锋芒毕露,所以成熟的稻穗总是弯着腰。人生在世,喜而不语,低调沉敛,是一种长寿智慧,摄政王如今若想保得万全,最好是放权,自己称病在家,让孝庄皇后和顺治帝放心你已无心再斗,再暗做计划,谋定后动。”
“哈哈哈……爱卿,真的是本王腹中一条蛔虫啊,连本王心里想什么都知道。实不相瞒,本王已经写好一本奏折,准备让人送给皇上。你看看!”说罢,摄政王多尔衮将奏折递给房东离。
房东离接过奏折,看完后点点头,笑道:“哈哈哈……摄政王,如此便可安全。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凡事否极泰来,而且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退居幕后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摄政王可以看清楚哪些人是敌人,哪些人是朋友。”
“那就这样吧!来人呐!把这本奏折火速送去皇宫交给皇上!”摄政王多尔衮下令道。
“喳!”门外侍卫得令后进来取走奏折退下。
孝庄皇后和福临正在御花园里看雪,鳌拜、索尼等人在一旁陪着。
冬日的御花园百花凋谢,紫禁城内外茫茫一片,万物俱寂,草木凋残,唯有白雪和梅花点缀着御花园这片寂寥的世界。万木凋摧,只有梅花孤根独暖,在深深的积雪中开出一枝素艳,绽放一缕幽香。梅花初绽,花萼中还带着白雪,像殷红的舌尖上含着一块暖暖的方糖,美丽温馨,甜蜜无双。紫禁城虽寒,这些梅花却似有温度,傲然独立,孤芳自赏,犹如大清帝国独有的摄政王多尔衮一样,展现着大清帝国盛开千年、遗世独立的风骨。雪花飞舞,风中飘来一缕香,也唯有那些殷红的梅花在积雪中崭露头角,尽显优雅,一缕缕幽香在阳光、雪光的氤氲下穿透御花园池塘里薄薄的冰层,一尾尾漂亮的七色锦鲤似乎钟爱上这远方天堂里的梅香,纷纷鼓着厚厚的鱼唇去顶破池水上那一层薄薄的冰,探出脑袋用力呼吸,一个个争先恐后,欢畅喜乐。
“呵呵呵……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孝庄皇后笑道。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索尼捋捋胡须笑道。
“皇后娘娘和索大人都是文雅之人,喜爱这些诗词歌赋,我就记不得几句诗词了,哈哈哈……惭愧惭愧!”鳌拜竖起大拇指笑道。
“鳌少保,庭院打扫的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能住进去那房子?”孝庄皇后望着池水里那些拥破池冰的锦鲤笑道。
“回皇后娘娘,臣已经将两黄旗和御林军尽数掌控,摄政王府四周也已经埋伏了数千兵马,随时可以动手!只要娘娘一声令下即可!”鳌拜弯腰行礼道。
“那就好!擒贼先擒王,枭首便可!其它人可以看在爱新觉罗家族的面子上不要动!”孝庄皇后义正严辞道。
“臣明白!”鳌拜应道。
“母后,你要对皇父摄政王动手吗?!”顺治帝福临扭头问道。
“皇儿,你只有一个父皇,那就是大清帝国的开创者皇太极!任何人若威胁到你的统治,哀家都会为你扫清路障!没有人可以夺走我们爱新觉罗的江山,汉人也不行!”孝庄皇后一边说道,一边用脚踢了一下脚前凸起的冰凌。
鳌拜见状,立马伸出腿踢平雪地上其它凸起的冰凌。
索尼不禁心颤了一下,暗自庆幸,心想:“真是最毒妇人心呐,幸好老夫没有站错队。想那豫亲王死得如此凄惨,唉……不然老夫不知道如何自处。”
“启禀皇上、皇后娘娘,摄政王多尔衮派人送来一封奏折!”突然一个卫兵过来送信道。
顺治帝福临打开奏折一看,大吃一惊道:“皇父摄政王染了风寒,高烧不退,卧床不起了!以后不能来上朝了!”
孝庄皇后赶紧拿过福临手中的奏折,看完后哈哈大笑道:“哈哈哈……他现在知道怕了,不来上朝了!这次怎么不让你去他府上看病了?哈哈哈……”
“母后,不管皇父摄政王是真病假病,朕想还是去看看他吧!毕竟他为大清帝国平定天下居功甚伟!”顺治帝福临望着孝庄皇后恳切道。
“为大清帝国平定天下居功至伟的人多了,但骑在我们母子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就他一个!”孝庄皇后指着御花园池塘里的七色锦鲤笑道,“皇儿,母后问你,假如多尔衮是那些锦鲤,你希望它们探出脑袋呼吸新鲜空气还是让池塘冰面更加厚实?”
“母后……”顺治帝唯唯诺诺道,对于这样一个残酷无情的问题,他内心实在不想回答。
“皇儿,讲!你希望什么?!”孝庄皇后严厉斥问道。
鳌拜见顺治帝福临左右为难,赶紧提起路边一桶水朝那些七色锦鲤用鱼唇捅破的冰面泼过去,“哗啦”一声,那些锦鲤被泼过来的冰水打回池塘,泼过去的冰水很快凝固成冰,将破洞的冰面很快冰封住,且越来越厚。泼完那桶冰水后,鳌拜望着孝庄皇后媚笑道:“皇后娘娘莫生气,皇上刚才望了一眼那桶冰水,给臣使了一个眼色。皇上的意思就是将那些锦鲤冰封住,臣刚才照办了。”
“哈哈哈……还是鳌少保懂皇儿心思,哀家没有白赏你那件黄马褂!”孝庄皇后望着完全冰封的池塘笑道。
顺治帝福临闷闷不乐,望着池塘里继续用鱼唇捅冰面的七色锦鲤一言不发。
“皇后娘娘,老臣以为若治摄政王多尔衮,恐怕两白旗的人不服,还是要师出有名啊!”索尼若有所思道。
“唉!索大人,这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嘛?!”鳌拜摇摇头笑道。
“听这话意思,鳌少保又有什么妙计奇谋了?”孝庄皇后望着鳌拜诧异道。
“启禀皇后娘娘,前几日清漕运总督蔡士英向朝廷告发一个茶叶贩子是崇祯帝的三皇 子,此人叫朱周,在江西南昌,自称'朱三太子',打着朱慈炯的名号反清复明,还暗通海贼,潜谋叛乱。已经被两江总督抓捕,关押在刑部大牢。多尔衮不是一心遵汉制、行汉礼、娶汉妻嘛,我们就给他定一条联合外敌、反清复明的罪名,看两白旗有谁敢跟他造反?!”鳌拜义正严辞道。
“鳌大人,朱三太子?听这名字怎么感觉那么熟悉,这是何人?!”索尼捋捋胡须问道。
“索大人,有所不知!李自成攻陷北京时,明太子朱慈烺、皇三子朱慈炯都被大顺军擒获。那李自成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就封朱慈烺为宋王,封朱慈炯为宅安公,以大明皇权领导其它农民起义军。后
第一百零七章 十面埋伏-->>(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