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 泰山之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飞天岩峦,仙鹤飞还。

    天叹巉岩,峥嵘壑雷,

    砯崖转石,鹰撮霆击。

    阴阳重合,天人合一,

    金记封禅,御书刻石。

    擘窠大字,安静简穆,

    万代瞻仰,天地浩然。

    金镂经文,石颂奇章,

    千古绝唱,果然似我。

    幸甚志哉,歌以咏志,

    泼墨挥毫,短歌行吟。

    岱宗几何,五岳独尊,

    泰山北斗,中华天道。

    山舞华殿,松香石草,

    晴岚碧霄,玄岩寂寥。

    天梯幽岑,积雪荧光,

    云海松涛,雄音捷报。

    磐钟石鼎,镇海护江,

    龙腾星海,蛟盘青岛。

    泰山行吟,造化诗旅,

    齐鲁酒令,壮志歌谣。

    碣石沧海,封禅帝气,

    东斜扶桑,西藐英皇。

    迢迢天庭,浩浩烟海,

    万里江山,摘仙高调。

    天台高歌,宇宙逍遥,

    日月入怀,山河虎啸。

    危乎高哉,天庭中坚,

    嗟乎雄哉,天地共鉴。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

    帝王封禅,春秋大典。

    普天同庆,福寿无边,

    天人合一,万世延年。

    朗朗乾坤,汤汤华夏,

    高山仰止,独尊泰山。

    江淮麒麟,征鼓锽锽,

    高瞻远瞩,峰立四方。

    天道之行,无象无言,

    诗旅之道,有印有灵。

    长春九州,日月同行,

    文武乾坤,天地同心。

    我在一米多长的宣纸上豪笔写下这篇诗文,引来无数客栈大堂无视人过来围观,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公子,你诗承国学,豪气万丈,入眼沁心,远播四方。我乃泰山文生,幸会,幸会!”

    “长篇大论,四字经典。千景万象,歌咏泰山。叹古论今,畅所欲言。字字铿锵,实为大篇!”

    “公子,真是博览群书,豪情万丈,沁人心脾!意韵优然!”

    “诸位,承蒙厚爱!在下献丑了!”我抱拳道谢。

    “主人,好霸气的诗!我感受到一股空前强大的剑气!”悠悠摆着尾巴在一米多长的宣纸上飞来飞去笑道。

    “主上,您的诗阳刚之气,经天纬地。浩浩中华,煌煌青史。千载帝王,泰山为纪。早闻主上文采飞扬,今日亲见,果然不同凡响!佩服!佩服!”秃鹰将军抱翅赞道。

    “主上,如此好诗,让我感慨激昂!我这令人装裱起来,带回去!”大鹏将军一边卷起宣纸交给身后的神翼堂精英,一边叮嘱他们去装裱。

    “今天我等来到九五之尊泰山,心情愉悦,今晚我们好好痛饮一番!”我拍拍秃鹰将军笑道。

    “好,好!喝酒好!”秃鹰将军笑的合不拢嘴。

    “又是喝酒啊。”悠悠触动鱼须,好像有点不开心。

    晚上,一桌人在客栈餐厅吃饭,一边吃着、喝着、聊着,开怀大笑。突然听隔壁桌几个人嚷嚷起来:

    “大师兄,师傅这次让我们来泰山是找火烈鸟的,不是来寻花问柳,你晚上可别去那地方了。不然绿茵、红缨师姐问起我,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一个斯斯文文的白衣书生一边吃菜,一边嘟哝着。

    “行了,行了!我是大师兄,你就听我的!今晚带你去把一把山东的妹子,你还这副德行!你不说,我不说,你红缨师姐她能知道?!再说了,你以为这火烈鸟那么容易抓到啊?我告诉你,你别吓尿了!火烈鸟可是鼎鼎大名泰山府君的宝贝,哪个敢动一下?!”一个身材发胖,肚皮浑圆的中年男子拿筷子在那白衣书生面前一晃,严肃地说道。

    “大师兄,这泰山府君是谁啊?”白衣书生停下夹菜的筷子,怯怯地问道。

    “小师弟,这泰山府君能主人生死,延人寿命的阴间统治神!别说我赵无极是非常门一等一高手,就是师傅他老人家驾到,也斗不过成千上万的阴兵啊!这次过来得过且过,小心赔了性命!”赵无极拍拍白衣书生笑道。

    白衣书生听的筷子都落到地上了,他慌慌张张地捡起筷子,擦起来,咧嘴笑道:      “大师兄,听你这样一说,这泰山府君是阎王爷了?我们这次会不会……”

    “也不至于。泰山府君也是泰山山神,是治理天下的保护神。一般别人不去惹他,他也不会加害于人。小师弟,你不用担心,只管听我的,天塌下来,还有你大师兄我顶着。嘿嘿!”赵无极搂着白衣书生的肩膀笑道。

    “好的,大师兄,我一定寸步不离。”白衣书生紧张地吧啦了两下碗里的饭。

    我一边吃着,一边心想看来这火烈鸟有不少人来寻啊,这次可要谨慎小心,不能让别人抢先抓到了这只火烈鸟。

    这边,右臂、逍遥子和红缨也一路马不停蹄,赶到泰山,住在泰山山脚下一间客栈。

    晚上,三人在客栈大厅吃饭时,正巧遇见四个官差押着一个手脚戴着镣铐、眉毛清淡、眼睛鼓胀的女子和一个手脚戴着镣铐、尖嘴猴腮的瘦个男人,四个官差把他们两个犯人捆在门柱上,给他们二人两个馒头充饥,四人一边吃菜、喝酒,一边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道:

    “你说这娘们,长得还挺标致,为什么非要干这种鸡鸣狗盗的勾当呢?!”

    “可不是嘛!这臭娘们连张员外的儿子也敢骗!要不是回来取香油钱的丫鬟发现及时报警,这两个人早带着张家的金银财宝逃跑了。”

    “是啊!这娘们竟然骗得了张大少爷的心,趁张府上下去寺庙祈福,用迷烟迷晕了张大少爷和其它几个家丁。她还早早偷配了张家金库的钥匙!”

    

第十四章 泰山之战-->>(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