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合不严实,就连国都京城的城墙,才特么修建起来了一面,更不要说终极防御、内部势力、外部结构等等一切国家必备的东西了。
因此,秦国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个极好的出处,但是细细算起来,其实,威武霸气的秦国,也不过就是乱世当中的一叶扁舟,随时都可能覆灭。
即便秦国有诸多猛将,更有闹海三太子,还有武成王。但是,人姜文焕大军就是把脖子伸长了给你砍,你特么也得砍上几年不是?
而如果自己抛弃秦国不选,去选择了姜文焕的势力,百姓们也是担忧无比。
因为,民间传闻,这些灭门血案都是姜文焕手下的‘剥皮军’做出来的。他的目的,就是威慑八方诸侯,逼迫自己等人做出选择,同时震慑秦国。
这样的大王,百姓们不愿意跟随,因为他就犹如恶毒猛虎一般,指不定哪天就要啃食自己等人的血肉。
虽然姜文焕很强,自己这些百姓跟了他,短时间之内可保无忧。但是,自己的后代呢?自己后代的后代呢?保不齐姜文焕就和纣王一样,在以后乱来。
这般纠结的情绪当中,数十万百姓,夹杂着无数修士,齐齐汇聚在天风城城外,难以抉择。
一时间,使得天风城城内没有一个人,而城外,却是人山人海。
这种状况就好比身后有滚滚洪水来袭,而他们面前只有秦国这一叶孤舟,和姜文焕的豺狼洞穴,选择哪一个,都不容易,都是在赌命。
这样的纠结,这样数十万百姓的情绪波动,就是诸葛亮的攻心之计的牛逼之处了。
诸葛亮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以他一人之力,煽动十万、甚至是百万群众的力量,完全操控他们的思想,左右他们的选择,用来达到诸葛亮自己的目的。
这种计谋,看似简单,实际英明无比。
这种计谋,看似歹毒,看似无耻,实际上却是收买人心的最佳选择。
君不见,毛爷爷一句‘**,我给你们分地’,就引动几亿华夏百姓冒死追随。毛爷爷这种煽动人心的惊天之计,其实和诸葛亮眼下的攻心之计,是一个道理。
诸葛亮知道秦国的实力不如姜文焕,百姓们投靠的第一选择,就是姜文焕,而不是自己秦国。
因此,他暗中操作,把灭门血案的罪名甩到姜文焕身上去。让
第四百三十三章 犯我百姓者,虽远必诛-->>(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