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措很直接,请求崇祯皇帝能够平定乌思藏的混乱,最主要的是平定佛教界的混乱,使黄教和红教不要互相敌视。
我听了洛桑嘉措的请求,考虑了一会道:“平定乌思藏的佛教界,梳理混乱的信仰非常重要,但是朕却不希望僧人们再去管理地方,据朕所知,在乌思藏的人们很少有能吃饱饭的,很多人沦为农奴,这实在有碍佛家的众生平等之念,如果朕解决了红教黄教之争,那么大和尚也要帮助朕一把,将乌思藏人的心贴近大明帝国才是。”
洛桑嘉措虽然是个二十不到的年轻人,可是能被寻认为转世活佛,就说明他头脑不简单,听了崇祯皇帝的话,马上明白崇祯皇帝需要的是乌思藏区的人民和土地,可这些也是僧人们供奉的来源,如果大明朝让藏民们缴纳赋税,那么喇嘛们的日子只怕没那么好过了。
我见洛桑嘉措犹豫不决,说道:“朕听说在乌思藏地区称王称汗的人不下十个,大多数与黄教不睦,如果没有强大的势力支持,只怕黄教十年之后将被赶出藏区,朕需要将乌思藏真正的纳入版图,而大和尚需要的是弘扬黄教的佛法,难道大和尚此时还有疑虑吗?”我越来越觉得这是一场谈判。
洛桑嘉措突然觉得自己没有了选择的可能,另外他也从其他的渠道得知这次来北京的不光有他们黄教,红教的大喇嘛葛玛巴也在北京,这迫使他不得不接受崇祯皇帝的提议,道:“如果皇帝能够确保黄教弘扬佛法,那么黄教必然会帮助皇帝控制乌思藏的局势和稳定。”
洛桑嘉措走后,曹变蛟来到崇祯皇帝身前,道:“皇上,红教的大喇嘛葛玛巴还在外面,皇上要不要见他?”
“变蛟知道朕为什么先见洛桑嘉措吗?”我笑着问道。
曹变蛟绝顶聪明,自然猜到崇祯皇帝此举是为了给后来的大喇嘛葛玛巴施压,争取更好的谈判结果,但是年纪渐长的曹变蛟自然不会说出来,昧心道:“变蛟不知。”
“变蛟,朕可不是好糊弄的,以后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要以为一味的奉承是好事,奉承朕的人还少吗?不差你这一个,以后要老实些,不要太世故了,去把葛玛巴带来吧!”我听了曹变蛟的话,很是生气,如果曹变蛟这点眼光都没有,怎么可能继续呆在谍报司这个位置上,看来他现在是有心无口了呀!
第三六九章 「卖相好」
当我见到红教大喇嘛葛玛巴的时候,不得不承认葛玛巴的卖相要比洛桑嘉措好报多,大和尚白白胖胖的,两道眉毛斜插而上,有一股子不怒自威的味道,那双大眼睛非常有神,给人一种诸邪退避的感觉。
“葛玛巴参见大明皇帝陛下,祝皇帝陛下万寿无藉。”葛玛巴来到崇祯皇帝近前后很恭敬的行了跪拜礼。
我突然觉得红教在乌思藏地区势力比黄教要大不是没有道理,就拿这两教的领袖来说,葛玛巴要比洛桑嘉措厉害的多,倒不是葛玛巴恭敬我我才这么说,而是一种感觉,或者用佛家的术语描述,那就是境界吧!
免礼,平身,赐座。”我让葛玛巴坐下后,笑道:“大喇嘛,这一路走了几个月,很辛苦吧?”
葛玛巴双手合十道:“我佛在心中,再远也不过是一步而己,圣明的皇帝向佛之心虔诚,我等理应前来共襄佛事。”
我心中暗道,看来这个大喇嘛比洛桑嘉措难对付,不拿刀子吓唬吓唬他,他不知道我的决心啊!
“大喇嘛,朕也不隐瞒你,方才朕刚刚见过五世达赖活佛,他向朕求助,让朕帮助黄教重整旗鼓,大喇嘛,您说朕是答应好呢?还是不答应好呢?”我说完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葛玛巴。
葛玛巴没想到崇祯皇帝开门见山,让他精心准备的推读之词和搪塞之词都没了用场。葛玛巴在北京呆了一个月了,看到最多的便是明军频繁的演习,地上的,天上的,让他眼花缭乱,同时也深深畏惧,乌思藏地区所凭借的就是天险,历朝历代都因为天险而不敢深入其中,多是以怀柔安抚政策为主,但是当葛玛巴看到那些可以在天上飞的大球之后,顿时明白乌思藏赖以生存的天险在大明朝面前不过是小儿科而己。
“圣明的皇帝万万不可答应,洛桑嘉措前来此地实乃包藏祸心,如果皇帝听了他的蛊惑,必然会使大明朝遭受损失……。”葛玛巴突然觉得这样说口气有些强硬,生怕惹怒了崇祯皇帝,话锋一转,道:“洛桑嘉措现在己经是丧家之犬,在乌思藏毫无立足之地,圣明的皇帝陛下如果帮助他,毫无利益可言。”
我微微一笑,道:“大喇嘛,你还没有明白朕的意思啊!朕需要的就是一个借口而己,管他是丧家之犬还是有家之猫呢!不过大喇嘛所说的利益二字深合朕心,确实得好生的考虑考虑才是。”
葛玛巴一听崇祯皇帝这话,悬着的心稍微落下了一些,道:“如果圣明的皇帝需要找一个合作的伙伴,那么红教当之无愧,葛玛巴也愿意为皇帝陛下日夜祈福……。”“大喇嘛,朕有进兵乌思藏的打算,自从古格王朝覆灭后,乌思藏有大大小小据地称王的不下十几个,很多都信奉红教,不知道大喇嘛能不能发挥影响力,让他们全部归顺朝廷呢,”
葛玛巴一听这话,脑袋疼的不得了,道:“圣明的皇帝有所不知,虽然红教在乌思藏地区很受民众的信赖,但是跟那些藏巴汗大有不同,红教没有能力让那些藏巴汗们归顺朝廷啊
葛玛巴倒是没有说谎,红教虽然依靠那些割据势力在乌思藏大行其道,但是想要那些割据势力拱手把权力让出来,只要脑袋汾进水谁都不会答应的。
“大嗽嘛,既然你这么说,那朕就实话告诉你,两年之内朕会踏平乌思藏,如果你们红教不表明立场的话,到时候别怪朕不客气,那会让红教在朕的疆域内没有立足之地,到时候成丧家之犬的,只怕就是大喇嘛你了。”
葛玛巴听着崇祯皇帝赤裸裸的威胁,心绪十分紊乱,找不到可以化解的招数,汗珠在额头上凝结了不少,嘀哒嘀哒的往下掉。
葛玛巴在接到崇祯皇帝邀请的时候,就让人了解过大明朝的种种,知道眼前这位青年君王非常有力量,或者说只要这位君王想要做到的事情,就会以倾国之力去完成,他毫不怀疑崇祯皇帝会行那中原大地武帝灭佛的“壮举”,在乌思藏地区也来一个灭佛之旅,因此闭目坐在那里,思考对策。
我见葛玛巴弄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姿态,觉得火候己经差不多了,道:“朕己经让礼部做了金印,准备册封洛桑嘉措为统领西方大自在佛,大喇嘛,朕也给你准备了一颗金印,不知道你想不想要?”
葛玛巴听说洛桑嘉措被册封为大自在佛,还有金印,就知道事情不妙,他起身道:“圣明的皇帝,将那金印送给洛桑嘉措只会钻污您的智慧,如果您要进兵乌思藏的话,红教上下将不遗余力的献出自己的力量。”
我见葛玛巴没有说要不要金印,而是表明了姿态,点点头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大喇嘛确实有统领红教的资格,朕会让礼部好好的斟酌一下,给大喇嘛一个响亮的封号。”
当葛玛巴走后,一直在屏风后面的宋献策走了出来,道:“皇上,这个大和尚有‘些狡婿啊!看来还是洛桑嘉措比较容易控制。”
“爱卿说的不错,但是想要搞好乌思藏的事情,只怕葛玛巴的作用要大于洛桑嘉措,毕竟红教的根基比黄教格鲁派要深厚的多。”
宋献策知道崇祯皇帝说的没错,道:’‘朝廷如果要出兵剿灭乌思藏的割据势力,微臣以为这个任务非李定国的潜军陆战队莫属,而且兵力不用太多,三千人足矣!”
我摇摇头,道:‘’爱卿有所不知,高原反应可不是任何人都能承受的了,朕的想法还是借方打力,最多让空军出动一下,爱卿不要小看了那些喇嘛,他们的能量可是不小,一旦把火煽起来,定然会拼个你死我活,到时候才轮到咱们出场啊!”
宋献策知道崇祯皇帝想让红教,黄教,乌思藏割据势力三方混战,这个想法不错,但是具体落实下去,就不知道成效如何了。
第三七零章 「特务迷城」
历时五个月建造而成的佛光寺在今天正式履行了它的职责,这座寺庙虽然在北京城外,但是落成之地并不是穷乡僻壤,而是位于进京的主要道路旁,面积堪比崇祯皇帝的皇宫。
朱由崧是今天的主持人,由他负责宣读崇祯皇帝的圣旨,正式册封洛桑嘉措为统领西天大自在佛,给予金印,也就是说大明帝国正式承认了黄教格鲁派的合法性。
朱由崧虽然是外交部长,但是礼部的大部分事务他都插手,俨然成了礼部的副部长,他此时正在和理藩院的院长王国兴低声交谈,道:“王院长,你说要不要把葛玛巴的册封也宣读出来?”
王国兴摇摇头道:“王爷幸好问了我一嘴,刚才我来的时候皇上特意叮嘱我说葛玛巴的册封先放一放,等他离京之前再宣读,意思是让洛桑嘉措先风光一阵子。”
朱由崧知道这肯定是崇祯皇帝煽风点火的主意,点了点头,道:“那我就直接宣读对少林寺的册封了。”
今天来参加佛光寺落成典礼的不光有乌思藏地区的和尚,大明帝国境内凡是有些名号的寺院也都派人前来参加了,对于崇祯皇帝建造这么大的一座寺庙,这些和尚非常高兴,认为是他们佛门的一大盛世。
朱由崧看着这些兴高采烈的和尚,心说你们高兴的太早了,皇上如果只会念经拜佛,就不是大明帝国的皇上了。朱由崧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崇祯皇帝要对佛事进行改革,而改革出自崇祯皇帝之口,估计就不是小小的震荡了。
“孙爱卿,内阁拟的那个折子朕看了,觉得步子还是太小了一些,今天佛光寺落成不过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建造大教堂和大道观,那个考试的办法先颁布出去,明年年底再执行吧!”
孙承宗听了崇祯皇帝的话连连点头,他心中却有些不敢苟同,给和尚老道还有外国和尚考试?这可是闻所未闻的呀!如果考试不及格就不承认僧道教士的身份,估计这个办法一颁布,那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人们要忙活一阵子了,当然孙承宗也知道此举大大有利于大明帝国,因为这样以来等于是牢牢控制住了这些化外之人,并且牢牢的控制化外之人的数量。
宋献策见落成典礼告一段落了,来到崇祯皇帝面前低声道:“特务部有消息来了,皇太极那边己经做出了决定。”
我哦了一声,道:“回去再谈吧!朕现在还要接受洛桑嘉措的赐福,黄教如今在乌思藏势单力薄,朕怎么也要提升一下他们的实力,否则回到乌思藏还不得给红教剿灭啡!”
一系列的繁琐程序过后,佛光寺才算正式的对外开放,那些早就等候在寺外的善男信女们一下子都涌入到了佛光寺中,求佛的同时也拜访一下得道高僧,一次见到这么多的大德高僧,可不是件容易事。
“臣李信参见皇上,皇上万万岁。”李信跪在崇祯皇帝面前道,他在沈阳呆了这么长时间,终于能回到北京来歇息歇息了。
“爱卿平身吧!”我让人给李信搬了把椅子,道:“坐下说话,朕听说皇太极那边己经有了决断,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李信道:“皇太极的想法无非是拖下去,想用缓兵之计来恢复自身的元气,对此果仑己经有了一个详细的应对之策,请皇上过目。”李信说着把果仑的密折递给崇祯皇帝。
我接过密折看了一会,道:“皇太极心中也是无法做出决定啊!否则就不会派出代善了,果仑的想法不错,朕会让李天植派一个空袭小队去沈阳上空转转,这样吧,朕给沈阳周围规划一个禁行区,如果在那个区域内有人员活动,空军就会轰炸,趁代善一行还没有来,马上让袁崇焕把这个决定告诉果仑。”
“皇上,果仑还有一件事要请示,他认为如果在这个时候除掉皇太极,转而让豪格出任鞑子的首领,那么皇上的计划将会顺利实现……。”
我听了李信的话,想了想道:“眼下鞑子那边还没有一个人的威望高过皇太极,除掉皇太极虽然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但是以后将会面临很多滞涩,豪格的能力远不能跟皇太极相比,如果皇太极点头使辽东回归大明版图,改革起来的阻力才会更小。”
李信觉得崇祯皇帝把一切都想的太细节化,如果按照这个想法去处理辽东问题,只怕短时间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我放下辽东之事,对李信说道:“特务部这几年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辽东上,今后可以调整一下工作方向了,朕这里有一份朝鲜移民的概况,是曹变蛟的谍报司整理的,你看一下,其中涉及到的几件事非常典型,特务部留意一下,朕想要那些商人们知道,不听号令的结果是什么。”我得到谍报司的报告后非常生气,那些商人们竟然私下里还在给朝鲜移民贷款,真是胆大的可以。
李信看了几页,道:“皇上,杨嗣昌现在代云南巡抚,这件事最好知会他一声,免得两下撞车。”杨嗣昌曾经是李信的得力手下,李信并不想让杨嗣昌为难。
我点点头,道:“这件事你就拿主意吧!另外有件事朕不得不告诉你,你弟弟李牟在给侯方域当助手治理河道,他的手脚有些不干净,现在还没出什么大事,你回去说说他吧!几万银元可是够砍头的了。”
李信听了这话,心房一紧,知道崇祯皇帝这是器重他才这么说,否则早把李牟的脑袋砍了,忙道:“皇上放心,微臣回去之后定然叫他洗心革面。”
“李牟不适宜再跟着侯方域了,朕也不想再给他具体的实权,罗汝才那里还少一个负责接待工作的人,就让李牟去那里吧!”
李信还能说什么,知道这是把李牟贬到万里之外了,弟弟李牟今后的前途怕是再无长进心中不禁有气,暗道回去后非收拾李牟一顿不可。
第三七一章 「初进京」
果仑得知自己的建议并没有被崇祯皇帝采纳后,知道自己仍然得留在皇太极身边继续卧底,当他出门看到家中的仆人一个个的望着天,不由呵斥几句,道:“都在这里干什么?很闲吗?”
“老爷,天上有东西啊!好几个大球呢!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一个仆人一边对果仑说一边指着天上。
果仑抬头就看到了热气球,一共有四个,看来就是这次空袭的小队了,他正想着的时候,门口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几个皇太极的侍卫跑着进来了。
果仑听说皇太极紧急召见自己,知道肯定是接到了北京方面的消息,皇上还真是兵贵神速,代善估计这会还没到北京吧!
“你们都看一下,这是刚刚从天上扔下来的,真没想到明军真的有能在天上飞的武器。”皇太极说这话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嘴里很苦涩。
几个王公大臣看完之后,果仑拿过来看了看,是一张包括沈阳城在内的地图,不过用红色的线条画了几大块区域,注明在红色的区域内不准有人行走,如果不听劝告,红色区域内的人将被炸死。
“真是欺人太甚,自家的道路也不让走?我倒是要看看那些大球是不是唬人的……。”有人觉得这红色的禁行区实在太霸道了。
“轰隆……。”
这人的话还没说完,强烈的爆炸声便传来,接着大地又颤了几下,证明爆炸的威力非常巨大。
时间不长几个内侍跑进来,气喘吁吁道:“大汗……天上的大球扔下来一个东西在城外爆炸了……好像炸死了不少人。”
皇太极顾不得跟众臣商议对策,带着人来到了城头上用望远镜观看,发现离城不到十里的地方烟火缭绕,那里就是爆炸的地方了。
不一会就有了回报,是一队出城打猎的八旗军兵,因为根本不知道禁行区这回事,走入了明军所规划的禁行区,遭到了明军的轰炸。
包括皇太极在内所有人都仰起头看了看天上飞着的大球,就像是悬在他们头顶的鬼头刀,让他们的心情非常沉重,当然果仑是唯一一个不担心的人。
“轰隆……。”
又接连传来几声爆炸后,皇太极叹了口气,道:“把这个不准行走的区域画出来,张贴出去,让军兵和百姓不要白白丢了性命。”
“大汗,难道就让这个大球悬在我们头顶吗?”岳托有些不忿,道:“是不是想个办法把它打下来,也让明军知道嚣张的后果。”
没等皇太极说话,果仑道:“怎么打?大球离地面起码有四五百米高,而且还不时的移动,想要把它打下来,根本是不可能的。”果仑心说如果有三节火箭就另当别论了,可惜八旗军备里只有两节火箭,根本打不中移动的空中目标。
众人回到宫中后,皇太极有些颓唐道:“本汗有些后悔让大贝勒前去北京了,看来崇祯皇帝根本不知道本汗己经派了大贝勒前往,只怕大贝勒此行凶多吉少啊!”
天上飞的利器让皇太极的重臣们面面相觑,谁也想不出应对之策,也都知道明朝的崇祯皇帝对大贝勒代善采取的肯定是强硬政策,看来这次出使没等到目的地就注定了不会成功啊…
代善一行三十人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北京城内,他们并不知道去哪里找崇祯皇帝,虽然手中有辽东军区司令员袁崇焕开具的证明,但是他们可没有胆量直接闯到皇宫去。
“阿玛,我们在这里也不是个办法啊!”代善的儿子索布托看到往来的汉人己经注意他们了,有些着急道。
代善想了想道:“果仑说大明朝的礼部是管接待工作的,咱们找个人问问礼部怎么走,先去那里报备一下,让他们给弄个落脚的地方。”
这次出使虽然人不多,但是也着实带了几样珍宝,都是八旗军兵历年搜刮而来,弥足珍贵,皇太极为了这次出使都拿出来了,可谓下了血本,因此代善不敢住在寻常地方,免得珍宝有失。
索布托朝左右看了看,走到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面前,道:“大哥……请问礼部衙门怎么走啊?”
“你是不是有病?找别人问去,没闲工夫搭理你,山西老客还等着我去谈生意呢!”中年男人一脸不耐烦,瞪了索布托一眼就快步走了。
索布托还没这么窝囊过,暗道这如果是在沈阳城,早把你的皮扒下来了,可他也知道这里不是他撒野的地方,又去拦住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问道:“请问,礼部衙门怎么走啊,”
少年看了看索布托,道:“想知道礼部衙门怎么走?给我一块铜元我就告诉你,你耽误我去上学,多少也得给些补偿吧!”
索布托深吸了一口气,从怀里掏出一小块银子,道:“给你,快告诉我礼部衙门怎么走。
少年接过银子,一指百步开外的那条街,道:“转过去就是,有一块大牌子,很好找。
索布托终于知道刚才那个中年人为什么不愿意搭理他了,因为礼部衙门就在拐角处,从他站的地方开始算,二百米都不到。
少年抛了抛手里的银子,道:“外地来的吧?去礼部首先得在礼部门前登记,否则没有人接待你们,这算我附送你的。”
索布托有点哭笑不得,心说这个小子也太会做生意了,明明是捡了一个便宜,还说的像是我占了便宜似的。
“哪里来的这么多和尚啊?”代善一行人来到礼部的时候,发现礼部外面有三十几个和尚,操的口音大相径庭,可以说天南海北的哪都有,让代善很是纳闷,以为自己来错了地方
“几位大师,你们就别来磨蹭了,我们尚书大人说了,你们的资格都不够,能获准参加佛法大会的,庙里最少也得有一百名和尚,都请回吧!”一个人站在礼部门外说道。
有几个和尚还不放弃,道:“庙大庙小都是佛门弟子啊!大人通融一下,让我们进去吧!”和尚也知道小鬼难缠的道理,因此非要见礼部的主事不可,希望再争取一下。
第三七二章 「扬威欧罗巴」
“尔等何故在此喧哗?”就在和尚们苦苦恳求的时候,人群外围过来一顶轿子,朱由崧下轿后沉着脸问道。
礼部的衙役见朱由崧来了,解释道:“王爷,这几位和尚非要去参加佛会,可是按照规定他们都没有资格啊!因此要求见尚书大人,小的正在这拦着呢!”
朱由崧点点头表示知道,他来到众和尚面前,道:“诸位大师,本王也不哄撵你们,规矩己经定下不能更改,诸位参加佛会肯定不行。”他见众和尚一脸失望,话锋一转道:“但是明天佛光寺会公开的聘请方丈,只要有度碟就可以参加,诸位还是回去准备一下,免得到时候连第一关都过不了,本王在这里给诸位透个底,这第一关主要考的就是金刚经,大家赶快回去温习一下吧!”
众和尚一听这话,个个都兴奋起来,参加佛会和佛光寺的方丈比起来算什么呀!如果能当上佛光寺的方丈,几乎就是国师级别的了,因此众和尚纷纷告辞回去温习金刚经,免得第一关就被人给淘汰掉了。
朱由崧劝走众和尚后,对一旁的代善等人道:“你们是什么人?到礼部有何公干啊?”他发现眼前的这伙人很特别,虽然露出拘谨之态,但是骨子里有股傲气。
代善此时己经知道面前这位是个王爷,那么他们找这位王爷也是一样,因此就把自己的身份告诉了对方。
朱由崧这才知道他们是皇太极派来的使臣,面前的还是在朝廷里挂号的大贝勒代善,马上道:“实
365-375-->>(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