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百一十二章 接着思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能用别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而这位大宋君王此时在想这个问题。

    他感觉到其中好像有什么关节点他没想透,他也知道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领悟透的。自古以来多少贤人圣人都没想明白,他想不明白也是正常的吧。

    如何才能避免历史轮回的重演?除非让君王代代明君,或者至少不出乱来的昏君,只要大家乖乖的老老实实的,听贤臣的建议。

    可如果是没有能力的君王,又怎么可能做到明辨是非,怎么可能看出来谁是奸臣谁是良臣呢?又怎么可能所托是人呢。

    可明君能君是永远都不可能代代相传的。

    那么在这种前提下,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千秋万代的。

    唉,真是难,太难太难了。

    和诚帝每次想到这里,想到这条走不通的胡同里的时候,头都会疼起来。这时候他知道要听林太医的,不能再想了,要让脑子休息。

    “陛下,切不可思虑过甚,臣说句大不敬的话。陛下保重龙体,陛下千岁万岁,就是对咱们大宋百姓最大的福气。”林太医说过几十遍这样的话。

    帝王也知道林太医说的是实话。但他又怎能真的忍住不想呢。

    天下多少百姓在他的治下,做他的子民,他时时刻刻都要把他们放在心上,才对得起百姓们的供养。

    “哪天我入土了,自然就不用思虑了,现在还活着,就多想想吧。”陛下常常这么说。

    ---

    大宋的君王并不知道,他的子民里的那个他认识的陈乐天最近也在想着跟他所思所想的差不多的问题。

    两人的问题最大的区别在于陈乐天想的更为往前一步了。

    陈乐天有十几年未知来信的熏陶,但大宋君王只是在当下的天下格局中。

    要说谁更高瞻远瞩,那毫无疑问是大宋君王。

    这就好比一个生活在皇亲国戚家族的人,他从小就接触了很多富贵人家的风采。而一个并没有见过富贵人家日子的普通人,却也懂得这些,前者是理所应当,后者就是天赋异禀了。

    当开始思考现在的制度好像有致命伤的时候,再往前一步,就是绞尽脑汁后得出的结论:改变制度。

    就是陈乐天在未知来信里看到的所谓民主所谓共和了。

    

第八百一十二章 接着思考-->>(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