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百姓们的忍耐是有限的...”
帝王道:“那你说说你的想法,怎么查具体到怎么做都说一遍。”
郑大人这下来了劲头,喝口水又重新站起来滔滔不绝说了起来,先是从派多少御史赶赴蜀地开始说,路上大概花多久时间,这个时间不能浪费,怎么怎么利用起来,接着是到达蜀地后从哪里开始着手,然后展开蜀地所有县城的资料收集....大概用多久把资料全部整理完毕,然后开始分析,开始一件件落实,在蜀地设立临时御史府,专门接受对官员所有疑问之事的询问和投诉和解答,面向的受众是布衣百姓...
说了半个时辰不停歇,慷慨激昂...
六十多岁的郑大人在说的过程中,让帝王一点都感觉不到自己面前站着的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反而像个刚刚科举中第的十八少年。那股子指点江山为百姓谋福祉的风发意气,扑面而来。
“陛下,臣所言无不是再三思量,虽不敢保证一定能肃清蜀地吏治,但至少五年之内蜀地官吏贪腐风气大大降低是肯定能做到的,陛下,百姓等不得啊,多少人因官吏的贪腐和无所作为而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多等一刻臣都觉得有愧于朝廷有愧于陛下啊!”最后郑大人长揖到地,虔诚无比。
帝王听罢这一番长言,心中有股说不清的滋味。既高兴又无奈。
郑大人如此一心为民,这些绝对算得上是跟陛下对着来的话能说出来,足以证明他这个帝王当的还算过得去,否则也不会昨日有大将军无礼说话今日有御史大夫对着干。道理很简单,只有能听进劝谏的帝王,才能有愿意直言进谏的臣子。
可无奈,是无奈在郑大人说的很对,但奈何再对再有道理他这个帝王也不能就照这样做啊。
“陛下,无论是大局还是蜀地单独拎出来看,吏治都是必须整饬的要务啊。”郑大人见帝王不说话,又道。
帝王心里清楚,
第五百一十六章 尽本分而已-->>(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