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04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西方各国在陆上取道中亚、西域,沿途驼马商旅不断;海路则多由大食首都巴格达出波斯湾,几乎每日都有船只远涉重洋来到东方。

    唐代丝绸之路的畅通繁荣,也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对以后相互的社会和民族意识形态发展,产生了很多积极、深远的影响,这种思想文化的交流,是与宗教密切相关的。

    佛教自西汉哀帝时期传入华夏后,南北朝开始大行于华夏,至隋唐时达到鼎盛。

    唐太宗时,高僧玄奘由丝绸之路经中亚往印度取经、讲学,历时十六年,所著《大唐西域记》一书,记载了当时印度各国的政治、社会、风土人情,至今仍为印度学者研究印度中世纪历史的头等重要资料。

    玄奘取回佛教经典657部,唐高宗特在长安建大雁塔使其藏经、译经。稍后,高僧义净又由海道去印度,又历时十六年,取回佛经400部。

    玄奘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向华夏介绍了当时南亚各国的文化、生活情况,影响极其深远。

    景教(东正教)在唐初由东罗马帝国传入了华夏,西安碑林保存的《大秦景教流行华夏碑》是这一史实的实物见证。

    唐中期自波斯传入的摩尼教(亦称袄教、拜火教),华夏后期称为“明教”,深为不少劳动

第904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