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国师一职虽然地位高深,但是却没有什么权力,不会影响他们的利益,再说了既然陛下已经开了金口,他们自然不会为了这种好听却没有什么利益的职位去争辩了。再说现在天子声望愈隆,一般的事情他们也不敢反驳天子的决议。倒是军中的各位大臣确实积极拥护,他们许多人都是参加过东征的将领,亲眼见识过杨戬的英姿,军队中一项尊重和崇拜强者,他们自然不会反对了。
纣王看到大家并没有什么反对,于是又宣布了自己和杨戬商量的两件计策。一、广纳各项人才,不论出身贵贱,有才则录。
二、在宫中建造规模宏大的摘星楼,为天子静思和休养所用。
第一条计策就是为了从贫贱中的努力中挑选人才,然后慢慢的提高努力的地位,毕竟这件事情不能一簇二局,一下子来一个解放奴隶运动。那样的话,恐怕他自己就先要被人革命了。第二个计策是为了建造一个地方进行一些现代化建设,开发以一些高科技的武器。来缓慢而又有效的改变军队的情况。
这两条新政令中,纣王本以为大臣们会对劳民伤财修建摘星楼有所异议,没想到这一条反而得到了大家的赞同,认为理所应当,而第一条“惟才是用”则遭到了众人的激烈反对,包括他平常依为重用的赵启、梅伯等“忠臣”。倒是闻仲出身道门,对此不甚看重,而商容得了天子的眼色,也默不作声。
纣王心中大奇,那些反对者综合的意见就是,绝不能任用那些卑贱的贫民甚至是奴隶,只有宗室和贵族才是大商真正能依仗的栋梁。由于目前还没有类似科举制这样的人才聘用考试,当官要么凭着宗族的势力,要么凭着贵胄名人的推荐,许多社会下层的人才除个别运气特别好能当上小官外,其余基本都流失在外,纣王在市井之中就见过不少这样的人才。
面对着群臣
第八十二章 忙-->>(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