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六章 满江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感觉自己的脑袋涌出无数的北宋人物。

    “恩,说说。”老教授微笑道。

    “赵匡胤,虽然是北宋的创建,贵为九五之尊,但是却是五代后周将领,以战功升殿前都点检,统领禁军。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国号宋,他以三年时间平息内部反对势力,随后进行统一全国的军事行动,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征战十余年,平定荆南、后蜀、南汉等各地割据政权。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军事、政治、财政、科举等制度,以加强中央集权。他在位十七年,庙号太祖,年号建隆、乾德、开宝。在位期间,基本上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他虽然是一国之君,但是,不得不说,他也是一个出色的将领!”

    “继续!”老教授眼睛一亮,他想不到张扬居然对北宋的开国皇帝了解得如此透彻,难得可贵的是,他居然连时间都能够记得清清楚楚,而这个时候,本是对张扬不服的学生眼睛里面也充满不可置信,甚至于,很多人希望张扬继续说下去,当然,也有很多人希望张扬出丑。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后周时以后宫近戚为晋州兵马都监,累官至引进使。北宋建立后,迁客省使兼枢密都承旨,乾德二年以归州行营都监参加灭蜀之役,以不滥杀掠而得到宋太祖赵匡胤的褒奖,授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开宝七年,受命率军灭南唐,约束宋兵不得肆意杀掠,使南唐都城江宁府免遭破坏。回师不久即被任命为枢密使。宋太宗赵□即位,加同平章事,封鲁国公,益得信任。雍熙三年,宋太宗分兵三路攻辽,曹彬任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水6都部署,率宋兵主力自雄州向涿州进。因指挥无能,不能约束部将,造成岐沟关之战的惨败。至使其他两路军也被迫退兵。因此,被责授右骁卫上将军。次年,起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宋真宗赵恒即位后,召拜枢密使。咸平二年病死,终年六十九岁。”

    “如果曹彬没有岐沟关之战的惨败,那么,他也算得上是一个不世名将,可惜……”张扬叹息道。

    “杨延昭,本名延朗,幼随杨业征战。雍熙三年北伐,杨业率军攻应、朔等州,延昭为先锋,十年二十九岁,战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战斗愈勇,终于攻下朔州。其父死后,便担负起河北延边的抗辽重任。雍熙北伐之后,延昭在景州、保州等地抵御辽军侵扰。杨延昭像他父亲杨业那样智勇善战,能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士卒而又不居功,深受士卒爱戴,他前后守卫边境2o多年,威名也为契丹人所畏,被契丹人称之为「杨六郎」。他死后,河朔之人多望棺而泣,就连敌方契丹人也举哀致敬。有子三人:传永、德政、文广。”

    “他和他父亲杨业都是让人不得不尊敬的北宋将领!”张扬下了评语。

    “继续。”

    老教授和满教室的学生眼神之中都充满了震惊之色,张扬无论是北宋的年号和将领的军职都叙叙得一清二楚,哪怕就是老教授自己也不敢保证能够如此清楚的表达这些将领的详细历史。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农家出身,从军后,被选充任皇帝宿卫的班直。宋仁宗宝元初,出任延州指挥使,在对西夏的防御战争中以勇敢著称,屡立战功……在士兵中有很高声望,在一向对武将严加防范的宋廷中却为朝论所不容,仅仅在枢密院任职四年,就被排挤出朝廷,以使相衔出判陈州。嘉佑二年,卒于陈州,说到他,比岳飞更不得志,晚年郁郁而终……”

    “这里,我们还要记住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名字,潘美,就是小说中所说的

第十六章 满江红-->>(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