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我5个Y,大牛人啊,低调的富豪。”李金荣说着,还砸了咂嘴。
“你们金盛集团能有多少煤矿?10个吧,你知道这位有多少?”
“人家当时收购就收购了37个,真正的巨无霸啊,而且旗下焦化、酒店、农业观光园、房地产,哪个也不稀松。”
“我这个‘焦炭大王’的名头是虚的,人家才是实力派。”
“不过这位,咱佩服,年龄比你大一轮,脑子啊,咱们在座这几位加起来都不是个儿。”
“14岁,初中二年级,就能想办法盘下学校的小卖部,不知道你张总初中二年级是个什么样儿,那时候我是已经辍学了。”
“最关键那个时候才1982年,小卖部还是学校的集体财产啊!”
“人家一边儿做生意,学习还不耽误,上大学的时候考得还是全国一本。”
“那个时候也就是刚刚八六年吧,在农村谁知道改革开放是怎么回事儿呢!”
“这位一边上大学,一边又技痒难耐地做开生意了。”
“那时候流行什么,三大件啊,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多贵重啊,结婚的时候还不一定能凑齐呢。”
“有些地方结婚,凑不齐就借回来,用完再给人家还回去。”
“可这位居然一下子送了大学教员两块罗马手表。”
“为的就是自己在学校做生意方便,大学教员不要太管自己。”
“你说人家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那时候,我特么还是刚结婚,在外边干苦力呢。”
“大学毕业,那时候大学生多抢手呢,国家管分配,端的是铁饭碗,得了,这位根本就不是这个道儿上的脑子,压根儿没有服从分配。”
“回老家了,临州那边铁矿多,直接回去承包铁厂去了。”
“九几年啊,据说他老家临州那边,一个县就有190多家铁厂,这位愣是傍上了他们哪里实力最雄厚的一位,然后自己慢慢地就脱颖而出了。”
“不过几年以后,铁厂就不好玩儿了,竞争太激烈了。这位便急流勇退,直接改行了,去搞煤矿炼焦炭了。”
“说实话,铁厂也是卖了钱的啊,要不然哪里来的钱投资煤矿炼焦炭啊。”
“这话说着说着就跑到98年那会儿了,全亚洲的
第534章 又一位大咖出现-->>(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