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让供应链公司自主经营。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就是别看是经营性客户,资金灵活啊,要现金有现金,要承兑汇票有承兑汇票。
而且他们跟银行的业务,肯定要比大的厂家更加“熟练”。
第二,这等于一批煤卖了两三次啊,先卖给供应链公司,再卖给中间经营商,再卖给直接使用厂家。
这中间到底有多少利润?
是不是可以深度挖掘一下价格的潜力空间,让整体销售价格再上一个台阶?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这都不是什么太费脑细胞的事儿。
当然了,如果目标客户是骨架,那么这些小客户一定是填充进来的肉啊!
目标客户将来占60%,可以达到抵抗市场风险的目的。
中间经营性客户占40%,完全可以活络现金流啊!
现金流啊,那是什么,那是一个企业的命根子啊!
嗯嗯,这些想法都得记下来。
等哪天真的思考成熟了,跟领导们说一说。
话说我们已经改制了,就应该在法律约束的范围以内,有多灵活有多灵活,这才能起到“表率”作用。
……
好吧!
思维有点乱,脑细胞有点不够用了。
关键是想法有点太大。
所以呢,现在还是别想了,给刘峰刚回个电话吧!
不过,人家杨处说了一万吨确实是太少了。
你按两万吨一个月签吧!
2007年还有8个月,给你签16万吨。
你兑现不了也没关系。
当然了,这是你张小北来了,其他人来了,可没有这么大的“面子”。
人家滨煤集团的合同,那是每年年初的时候就签一次。
中间极少有补充合同的,除非是一些特殊情况。
不过,张小北这个就属于特殊情况。
这金盛集团的宣传力度这么大,现在金盛的人来做业务,支持一下金盛,也相当于支持一下改革!
况且,真的是量不大,杨处都没往眼里放这个事儿,那别的领导就更不觉得是个什么事儿了。
刘峰刚
第340章 脑细胞不够用了-->>(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