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的意境广阔深沉,令人遐想。既像一个思想者在沉思冥想,又像一个诗人在低声吟唱。
传说中,门德尔松让人们知晓了巴赫的存在。
而创作于一七二七年至一七三六年之间《G弦之歌》,却是被十九世纪著名的德国小提琴家威廉密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而引起轰动。
由于主奏小提琴,必须在G弦(小提琴四根弦中最粗的一根弦)上演奏全部旋律,故此而得名。
此曲一经上演便广受大众欢迎,成为流传广泛的不朽经典。
然而追根溯源之后,人们才知道这原是巴赫的杰作。
百余年来,这首《G弦上的咏叹调》以其纯朴典雅的旋律加上G弦特有的浑厚、丰满音色,使之倍受小提琴演奏家以及爱好者们钟爱的曲目。
当然,《G弦之歌》也有属于它的故事。
传说,在一次宫廷舞会上,巴赫的大提琴被做了手脚,除了G弦之外,所有的弦都断裂了。
当大家准备看巴赫出糗的时候,巴赫仅仅只用了一根G弦,就即兴演奏了一首《咏叹调》,该曲子就是今天所说的《G弦上的咏叹调》,即《G弦之歌》。
在十九世纪中前期,当门德尔松在钢琴上把《G弦之歌》演奏给大文学家歌德听时,歌德曾说:“开头是这样的华丽庄严,使人可以想象到一群显要人物,沿着长长的楼梯鱼贯而下的画面。”
“似乎不弱于小提琴版的情感表达能力。”
林微音耳畔响起舒缓的乐章,低声说:“他的内心世界极为丰富,几乎能够把每一个音准都能演绎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果然不愧是‘说书人’……”
廖远闻言,没有说话,只是专注的欣赏着这首音乐。
吴迪与左川太郎是两个完全不同画风的钢琴家,因此在这方面不太好比较,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整个伊丽莎白女王大赛中,评委们对于炫技流选手是非常青睐的,所以吴迪在这场赛事中有着极高的胜率。
然而,说书人的故事讲的委实太动听了。
整个音乐厅此刻已经没有一丝声音,落针可闻。
只有《G弦之歌》的旋律在不断涌进人海,成为一个又一个动听的故事。
“它让我想起了祖母家的庄园,祖母弹奏着钢琴,我在葡萄架下注视着的那些圆滑的结晶,它们缓缓
第398章 G弦之歌-->>(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