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松了口气。其实,熟悉山里人性格的我,对于今日的结果其实是早已心中有数的,只是这会儿得到大家的亲口支持,却又是另一番感受。
当下,我又提出,这些野菜要运出这个大山,可得花些气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山间的这条小溪往外运,只是这次货太多了,怕要请几个人帮忙。这不是难事。虽然眼下没得几个汉子留在山中,但这些山里汉子的婆娘虽世面见得不多,但大都农活干得溜,力气也大,而且不少会水性。当下,便有几个主动提出帮忙的。
我想了一想,又与老刘头商量。最后还是老刘头拍板,今晚大伙儿都去休息,明儿一早,大伙都要山北头苦竹坳去,帮“运小子”扎几个大竹排筏;另外,由他老刘头家的孙媳妇、刘乐进的婆娘屈迎花,山东头老张头家的孙媳妇、老张头孙子张正平的婆娘刘艳,山东头曾向刚的儿媳郑息,南山头左平的女儿21岁的左灵,再一个是她老刘头的另一个孙女,22岁的刘英芝,五个女人帮“运小子”用三个大竹排筏将这些野菜送到浦溆镇。包括“运小子”我在内,共六个人,每两人负责一个竹排筏。到得浦溆镇后,在那里呆上一天一夜,或时间还要长一些,直到得到我的电话信息后,再一起回山来,确认下一步的情况。
安排既定,老刘头又按我的意思,提出在自家东头上设一个“峰火台”,如果他有关于“运小子”的信息要传达,就夜间点火、白天烟,大家见信息后,各家派人来他家。众人一听,都是同意。山东头老张头还提出,最好每一家都做一个,可以互通信息。但住南山头脚的郭正却反对,说山头的烟放火,他们山脚的看得清楚,他们山脚的这般干,山顶的怕看不到。我怕两人会争起来,赶紧止住,建议大家都在家中做一个,反正这山里石头和柴火多的是,做起来也不多费力,大家试试再说;又道,一定要注意防火。众人一听,齐道有理。
会议散后,各自回屋。我却被老刘头留下,依旧商量些事;当然也喝果米酒。老刘头仍是关心我,怕我在这件事上出意外,一再叮嘱我,确认我千真万确没事时,这才罢休。临了,又
第四十九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