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夫需要变化,要让德国国家队相比起克林斯曼时代有明显不同,而卓杨就是这个大网筛过后唯一的遗珠。如果卓杨能成功进入德国国家队,不但在德国国内会让勒夫迎来一片叫好声,而且以卓杨如今在世界足坛的地位,有他参与的国家队将从此深深打上勒夫的烙印,克林斯曼将彻底成为过去。
于公于私,招揽卓杨勒夫势在必行。
“那奥利弗你是同意了!我知道卓杨那边的意思,这没有问题,这两天就找时间登报,正式邀请卓杨……”话没说完,勒夫就看见比埃尔霍夫轻轻摆了摆手。
“尤阿西姆,我明白你一直迫切希望卓杨加盟,我也一点都不反对,乐见其成。但是,我亲爱的尤阿西姆,你是足球业务方面的专家,但处理这种事情经验还是不足。尤其这种事关德国国家队的大事,绝对不能这么轻率。”比埃尔霍夫有点耳提面命的意思。
“那……奥利弗,你的意思?”勒夫疑惑不解。
“卓杨如今离开了德国,去了米兰。说句实话,他现在和德国足球和德甲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而他的国籍,是个中国人。卓杨才21岁,他这个年龄的年轻人非常善变,没有定性。谁也不敢保证他在遭受世界杯冷落和去米兰的这几个月里,心里想法有什么改变。”其实比埃尔霍夫说的这番话语,的确是老成持重之言。
“那咱们应该怎么办?”勒夫不明白老哥们儿到底什么意思。
“首先要搞清楚卓杨是不是还愿意为德国国家队效力,这是事情的关键。要不然咱们先急火火公开发出邀请,卓杨那头再来一出彬彬有礼地断然拒绝,到时候,你和我,还有德国国家队、德国足球的体面往哪搁?”比埃尔霍夫的确考虑问题比勒夫全面。
“只要能确定卓杨依然愿意为国家队效力,那咱们马上可以做出响应。尤阿西姆你牵头,我署名,咱们立刻以国家队的名义在媒体上公开欢迎他加盟,这没有任何问题,我相信别人也不会有反对意见。”
“所以,关键问题也是唯一
第一〇一章 我亲自去找卓杨-->>(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