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八十 章 危机来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你们村那个支书,叛变了,也不会影响大局。呵呵,叔也是纸上谈兵,毕竟没搞过商业,也想不出来其它办法,不如等你姨忙完,问问她的意见。”

    尽管林强说的谦虚,但也让赵兴东受益匪浅,大头琢磨着,是啊!怎么会所有人都去自己跑来卖鸡蛋呢?总有交给自己收的,只要自己不断扩大收蛋员的队伍,就算有叛变的,自己还是能收到鸡蛋。只是扩大队伍,要给不少本钱,这是个不小的挑战啊。

    赵兴东正在胡思乱想,李素英又端着一盘黄瓜炒鸡蛋进来,她把菜放到桌上,说道:“兴东,你是先吃菜,面才揉好,还要醒一会儿,等会就能下了。”

    “姨,麻烦你了,坐下歇会儿吧,吃面不急。”赵兴东说道。

    林强看妻子劳碌,也心疼道:“素英,坐下说会儿话,这还有个难题,想听听你的看法呢。”等李素英坐下,林强就把赵兴东鸡蛋事业面临的危机说了一遍。

    李素英听完,对支书婆娘的背信弃义十分不满,斥责道:“这还当支书呢,咋都不管管自己的女人,这么丢人的事情也能做出来,就算想挣钱,也该先退了兴东的本钱,跟兴东打个招呼嘛!咋能这么做呢!”

    林强看见妻子跑题了,就说道:“兴东他们村支书是个人问题,我们不讨论了。现在我们担心是其他人也会这样做,那兴东收鸡蛋就会大受影响,这可是普遍问题,我们必须重视,看能不能防微杜渐。”

    尽管缺乏大局观,但有丈夫把握大方向,李素英马上意识到不是讨伐支书婆娘的事情,也沉静下来,想了想说道:“这还就是难办,谁不想多挣几个,既然跑到县城能多挣钱,那大家还不都来县城卖鸡蛋。不过听老熊讲,国庆后,各个自由市场都要开始收税了,这样的话有些农民觉得不划算,可能就不来了。”

    这要收税对赵兴东来说,同样不是什么好消息,林强也感觉到了,就宽慰赵兴东道:“收税对你虽说也不利,不过有些农民怕交税,不来卖鸡蛋,对你收鸡蛋还是有益处的。”

    李素英毕竟干过多年商业,对具体情况知道的多,反驳丈夫道:“收税收的是定税,对兴东和小田还是有利的,他俩是长期卖鸡蛋,销量要比普通农民大,你们想想,交一样的税,那谁卖的多,谁不就划算吗?要不找老熊帮帮忙,让他跟税务所打个招呼,把卖鸡蛋的税定高点,这样卖鸡蛋的农民就更少了,对兴东收鸡蛋就更有利了。”

    林强的政策性还是很强的,对妻子的妄言有些不满,说道:“素英,别乱说,县里制定税额多少,那是有标准、有依据、很严肃的,怎么可能像你说的那样,随随便便就改了税额呢?去给兴东下面吧。”

    李素英被林强批了一通,本想辩解两句,可看到丈夫严厉的目光,知道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也就不言语了,起身下面去了。

    ……

    赵兴东提着装着锅盔的篮子,从林强家出来的时候,已经快4点了。尽管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但思路开阔了不少,心中的郁闷减轻了不少。他又来到田家,贾红梅已经到了,不过田家的人,还一个都没见影。两人说着话,等着收鸡蛋的同学到来。

    直到天黑,二人才把18名收蛋员送来的鸡蛋收完,这“奖罚”制度还真是创造了奇迹,这次竟然收了48o多斤鸡蛋,平均每人收了26斤多,最多的一个更是收了6o斤,让赵兴东对他路上的携带安全,都后怕起来。这要是摔了,那可就是将近2o块钱没了啊!

    尽管收蛋量达到历史最高,但危机如同赵兴东预料的那样也来临了,有4名收蛋员交了鸡蛋后,把本钱也退给了赵兴东,说是家里人以后要自己卖鸡蛋了,今后不再给赵兴东收了。这四人全是收的比较多的,还包括第一名在内,贾红梅统计了一下,这4个人在这次总共收了16o斤鸡蛋,占了总量的三分之一。

    赵兴东十分担心这种趋势在下周会加剧,该怎么办呢?他心里没底。

    ………………………………………………………………………………………………………

    作者语:书友们是南方人多,还是北方人多?报报字号咋样?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