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五章 一棵大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一片天地中闯一闯。

    可回到家乡工作之后,他被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搞糊涂了,他被一次又一次的政策反复搞糊涂了,他渐渐的沉寂下来,让自己陷入了思考,并在文革中当了十年的逍遥派,他不屑于争权夺利,因为即便有了权力,他也看不到出路在哪里。终于在1976年,一代伟人去世了,林强也四十岁了,他觉得该变天了,他不想让人生中,最具能量的中年阶段白白虚度,他想干点什么,为自己也为国家,于是他表现积极起来,主动和领导接触起来。在遇到和他对心思的周鼎天之后,被迅提拔了起来……

    常年的冷静思考和这一年来与周鼎天的接触,使林强的眼界、思路上升了几个层面。在他的知识构造里,国家就像是一棵大树,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没有根不行,但根只能在地下。而工业作为第二产业就像是大树的树干,是一棵树的脊梁,树木的优劣,主要看的就是树干。那么商业作为第三产业就是大树的枝叶,一棵树的繁茂,靠的是枝叶。

    根汲取水分和营养,供养着大树;树干承上启下,支撑着大树的屹立;枝叶通过光合作用,为大树提供能量,让大树更加繁荣。一棵令人瞩目的苍天大树,靠的是根、干、叶三者完美的结合;而一个国家的强大,靠的是农、工、商三大产业共同的支撑。

    林强觉得,文革后的中国,农业根基不稳,工业基础薄弱,商业更是一片萧条。就像是是一棵,根部脆弱,树干瘦小,而枝叶早已凋零败落。要想改造中国这棵树,必须先让根部坚韧起来,要先从农村下手;然后要让这棵树的枝干迅成长,也就是工业展必须跟上,否则在这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国永远都是一棵小型乔木;而中国要想成为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一定要大力搞好商业,叶子多罩住的地方才会多。

    由于有这样的认识,所以林强对商业的重视,对商人的认同是和多数无知的群众、少数被洗了脑的所谓精英、以及别有用心的人渣不同,他觉得商人是一个国家必不可缺少的职业,应该受到尊敬与保护,他对投机倒把这个词感到可笑和无奈,他认为在将来的变革中,商人应该会脱颖而出,受到大众的瞩目,因为社会太缺少这种人了。

    所以他支持赵兴东经商,不仅是为赵兴东将来不回农村种地考虑,毕竟他觉得赵兴东是个人才,起了惜才之心;更是为考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这是很有趣的事情,看到一个很有前途的事业,但也有很大风险,人们自己往往不会去尝试,也不会让亲人去尝试,而是通常会鼓励自己欣赏的人去尝试。因此,林强愿意支持、保护赵兴东,这既是爱才、又是试验。

    此时,他正在告诉赵兴东地区文件上的精神,“兴东,马上三十年大庆了,这次中央的意思是不大搞,但对国庆期间生的各种问题,必须从快、从严处理,这里面就涉及到,对扰乱市场秩序的投机倒把行为的处理。地区已经下了文件,在国庆期间,对于国家专控物资要加强管理,所以国庆前后的十天里,你可不要卖油,否则出了事,赶上风头,就麻烦了。”

    赵兴东听了这话,皱了皱眉头,想了一下,说道:“林叔,你的意思是9月2o号到1o月1o号这二十天里风声太紧,别卖油,对吧?”

    见林

第六十五章 一棵大树-->>(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