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进入学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人渣无弹窗 林强的家在县城的西面,是一个大杂院,住着四户人家。解放前这里住着一个木材商人,房屋宽敞明亮,六十年代被政府没收,作为干部住房分配下去。林强住在西面的厢房,一共两间,岳母和小女儿林梅住一间,他两口子住一间,林强的大儿子林跃进前年到新疆参军了,没在家住,不然家里的住房情况会更紧张。

    林强的爱人李素英,在县妇联工作,是典型的贤妻良母,正和母亲在院子中做饭。看见林强领着个农村小伙子回来,倒也不奇怪。林强介绍了一下赵兴东的情况,问李素英道:“梅梅还没有回来?”“她早上走的时候说,今天中午饭在学校吃,让咱们自己吃,不用管她。”李素英边切土豆边说。

    林强听了摇摇头,领着赵兴东进了屋。屋里和普通城里居民一样,堆的满满的,门口放着一张圆桌,窗户前是一张课桌,最里面是大床,有两只大木箱在课桌对面的墙根蹲着。林强让赵兴东坐在圆桌旁的方蹬上,然后张罗给他倒水。赵兴东不敢无礼急忙起身,自己接过电壶(暖水瓶),倒了一杯水先递给林强,然后又给自己倒了一杯。二人说了会闲话,李素英端着饭菜进来,赵兴东急忙帮着收拾,饭菜摆好四人围在圆桌旁吃了起来。饭菜很简单,一个炒土豆丝,一个凉调萝卜丝,稀饭和蒸馍(馒头)。林强的岳母高老太太,没什么话,只一个劲的让赵兴东多吃菜。李素英到是问他了不少问题,当问到年龄时,赵兴东有些尴尬,因为林强算是自己的恩人,不应该骗他,所以不知是照实说,还是按生产队的证明说,最后一咬牙,按事先编好的说了,自己出生于1962年12月,可文革时搞武斗,把生产队的档案文书都毁了,后来重新写的时候,和别人搞混了,写成1961年5月了,这次在村里开证明,村支书就给改了回来。李素英不知道具体情况,听了后倒把文革所造成的危害,痛斥了一翻。林强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自己在落实办工作一年了,这种改年龄混国家补助的事太多了,有些老年人为了到7o岁,把年龄改大,因为7o岁领的补贴多一点。有些小娃为了多领几年补贴,把年龄改小,因为18岁就没有补助了。有些过分的,甚至把年龄改了4、5岁。有些国家干部为了晚退休,也回家乡搞一份年龄证明,年龄也会小一、两岁。“年龄真是个宝啊!”林强内心感叹道,不仅没有责怪赵兴东的意思,反而觉得他只改小了一岁,还是很本分老实的。

    吃完饭,赵兴东主动抢过碗筷,到院子中间的公用水池洗了起来。李素英大为惊讶,要知道在那个时代,男人,尤其农村的男人是几乎不干家务的,这让她对赵兴东的好感大大增加。

    收拾完碗筷,赵兴东进到屋里,解开自己带的包袱,取出纸盒。从纸盒中拿出灰色的半导体收音机,放到桌子上。原来在路上赵兴东想,一见面就给林强收音机,他很可能不收。不如和他多接触接触,增加些感情后,再送收音机,他就不好拒绝了。眼下刚刚在他家吃完饭,一家其乐融融之即,正是好时机,而且林强的老婆也在,女人是又心软,又贪心,自己应该能成功。其实赵兴东非要把收音机送林强,还是心理不塌实,生怕自己的好事黄了,这才开动脑筋送东西,只要林叔收了东西,就不怕他不尽心给自己帮忙。

    还真和赵兴东预计的一样,林强是坚决不要。赵兴东忙做出可怜状,先痛说革命家史,自己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听的李素英眼泪婆娑。接着说出林强指的这条路对自己的重要性,大概和遵义会议对于中国革命的意义差不多。然后夸赞林强施恩不图报的美德,那是真正两袖清风的君子。最后说到自己还有做人的良心,是有恩必报的,林叔不能只顾自己的名节,陷我赵兴东与不义啊。当然

第五章 进入学校-->>(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