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母只对在和钱有关的事情才会发表意见:“你决定”
李父见大家都没有反对,越发觉得这个方向是不错的,通俗易懂:“李老师租赁,这么样?”
李世玉听着觉得一阵心痛,父亲是一个有文化的有知识的人,沦落到捡垃圾,收废品也是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现在虽然只是开了一个小店,也许还是要去捡垃圾,收废品,但是从心底上,觉得自己不再是社会的最底层,可以有自己的价值的体现了,在李世玉看来,父亲整个精神面貌从这个名字说出来开始,已经变得不一样了。
“这个名字取得好,通俗易懂,让人一看就明白,特别是前面这个李老师,既说出了老板的姓,还给人一种信任的感觉,只要我们再在下面加上电视机出租,出售,废旧物品回收等等这样的字样就可以了。”李世玉毫不违心的赞道。
听到李世玉的赞扬,虽然是自己的儿子,感觉怪怪的,但是李父还是很高兴:“那就这样,下午就去做招牌,等招牌好了就开业。”
招牌十二米长,2米高,就用喷绘布加角钢,这年代只有这样的招牌,再好一点的弥红灯招牌,灯箱价格太贵了,划不着。
李父还到工商去办了营业执照,上面注明废旧物品回收,出租,买卖。这个时候还没有国税和地税,只有工商征收的工商税和产品税、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两天后招牌做好了,李父只是粗略的看了看一本看日子的手抄本,只要不是不吉利的日子,就行了,5月28号放了封炮竹就算是开业了。
开业这天,老乡们都拖了一车废品过来,照顾李父的生意,最先到的是谭兵两口子。
谭兵两口子几天前终于过上了正常的夫妻生活,现在干劲十足,而且是两个人,捡废品的速度也比别人快一些,所以不到中午就来了。
三人分工合作,李父过称,李世
第16章 不是收购站的收购站-->>(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