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攸竟然忘乎所以,以致失了君臣的体统。
他指着两位美姬而对宋徽宗说道:“陛下,臣此次北伐,必能成功。等到凯旋之日,请陛下将她们赏之为臣。”宋徽宗听了,笑而不答,亦不加责备。
童贯、蔡攸率兵行至高阳关,安营下寨,并依宋徽宗所赐密计而行。派遣张宝、赵忠为使者,持书往见耶律淳,敦促他举国内附。
书信中言道:“吴越钱俶,西蜀孟昶等人归朝以来,世世子孙,不失富贵。况辽之与宋,欢好百年,诚能举国内附,则恩数有加;苟怀执迷,后时失机,恐有彭宠之祸起于帐中。”童贯自从送走二使之后,日日盼望着二使早日返回,并希望他们能够带回来好的消息。
可是一连等了七八天,却始终是泥牛入海,杳无音信。后来,他才得知,耶律淳看了书信之后,勃然大怒,立即传令将张宝、赵忠二人斩首。
可怜二人去时是童贯使者的身份,气宇昂然,意气扬扬。想不到身死异乡,连魂灵儿也回不到童贯的身边来了。
童贯得悉耶律淳已经杀了两个使者,料想招谕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当下便感到有些惶然无计。
这时,正好雄州知州和诜来见童贯。还是这位知州倒是多了一些主意,他建策降黄榜及旗,向燕人告之以吊民伐罪之意。
童贯遂邀唐庚起草了告谕幽燕士民百姓的讨伐檄文,张贴于大街广庭之中,檄文写道:“我国家远起汉符,疆包禹迹,际天所覆,无不统临;尽海以还,悉皆臣妾。措函生于寿域,跻环宇于圣涯。惟燕元之图,得古幽州之域,鼓刀屠肆,俱怀义烈之风;击筑行歌,咸有英雄之气。向因石晋割献于辽,爰整吊民之旅,不违傒后之期。復千里之河山,拯一方之涂炭。倘能合逆取顺,信赏当倍常科。录可用之耕氓,蠲无名之暴敛。应令陷溺,复睹太平。”这道檄文虽然四处张贴,但在燕京士民百姓的心目之中到底引起了多大的反应,童贯却不得而知。
童贯见张贴檄文不曾奏效,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遂立下重赏,四处扬言道:“若有豪杰能够以燕京来献者,即任之以节度使之职。”俗语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可是,燕京百姓对童贯所立的重赏却反应冷漠。
过了几天,并不见有一人前来暗通消息,童贯心中大感失望。又过数日,赵翊又向童贯献上一计。
说他私下与易州豪杰史成极有交情,愿意派人往说史成,使之起兵献城。
童贯听了,大喜过望,说道:“史成若能以易州投诚,足以使燕京诸州为之震动。我若以恩威并施,燕京也会兵不血刃而下之。”其时童贯极欲邀功,遂敦促赵翊快速行之。
赵翊别了童贯,心中反倒有些失悔起来。在他的印象之中,史成倒是一个血性男儿,对人极讲义气。
在这个大军临境之时,史成是否能够变节投诚,赵翊对此并没有多大的把握。
此时他真的有些抱怨自己作事不慎,不经仔细考虑便盲目地去向宣抚使献计献策。
如若事有不测,只怕是自己也要受到连累了。回到府中,赵翊思前想后,犹疑不决。
可是,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真可谓泼水难收,说出去的话,再想收回,更是难上加难了。
现在,他也只有硬着头皮去行。初时,他曾打算自己亲自前去,后又转念一想,觉得风险太大。
目前两国交战,各为其主,那史成若是一时翻了脸,并不认过去的交情,那自己还得把老命搭上,实在是一件不合算的事情。
思来想去,赵翊最后决定自己不去冒这个风险,而派人带了重礼,乘机潜入易州城中,去见史成。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