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08、国民岳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就是陇西人,所以听到陇西和董这两个关键字眼之后,蔡邕心里便有了一些猜测,小心翼翼的合手回礼,“董公子过誉了,蔡某惭愧。”

    说起来,蔡邕年轻的时候也是个直言敢谏的能臣,只可惜得罪了人,被陷害之后惨遭流放。

    虽然流放的时间不到一年,可是之后,为了避祸,蔡邕又带着全家人跑到江南去躲了十二年。

    这个时候的江南可不比明清时候,繁华富饶就不用想了。

    这十几年下来,蔡邕的棱角早就被磨平,再不是当年的书生意气。

    所以,董卓掌权之后,听说蔡邕名气,征召他做官,蔡邕虽然一开始称病推辞,可是董卓一威胁说不来就杀他全家,他立马便麻溜的跑来了雒阳。

    这样的人是该说他没骨气吗?

    董珷并不这么认为,他反而觉得蔡邕懂得变通,称病推辞是汉臣的本分,可是为救家人以身饲虎却需要更大的勇气。否则,他满可以继续跑,江南不行就再往南,说不定能比孙权更早发现台湾呢。

    再次一揖到地,董珷诚恳的说道,“蔡公博学多闻,辞赋语言清新,情辞俱佳。书法结构严整,体法多变。但最让学生佩服的,还是蔡公之于焦尾。能从火中听出桐木声之优劣,并取之成琴,化腐朽为神奇,焦尾之名必定流传后世,成为千古佳话。”

    蔡邕的脸色变了,他的辞赋书法好,大家都知道,可是焦尾琴却是他前几年在江南吴地避祸时偶然从寄居的主家灶口中抢救下来的桐木所做。

    这琴自成琴之日起,便只有小范围的人知道,演奏者更只有蔡邕和他的大女两人,为什么这千里之外的西凉董氏,竟然知道自己有这样一把琴,甚至连来历都一清二楚。

    难道,董卓已经把手伸到江南了吗,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看起来粗鄙不堪的西凉武夫,也未免有点太深不可测了。

    而此时的董珷也在心里叫牙败了,看蔡邕这突然变脸的警戒表情,他也发觉到自己知道的好像有点多。

    知道未来岳父太多小秘密,这是

008、国民岳父-->>(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