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好的包子装盘时“掉底”’,二来可以避免食用到最后面皮被泡透,没有咬劲。
而且,馅不能包得太多或太少。馅太多,则易破;馅太少,达不到“汤足如泉”。其次,每个汤包折皱要有30个以上,且要求细巧均匀。封口剂头小,收口紧,不能有一丝裂口,这样蒸出来的包子才不会因为蒸制时面皮回缩,包子开口漏汤。
蒸蟹黄汤包时,蒸汽不能过猛,否则会冲破面皮,导致汤汁外漏,因此最好用老式蒸笼。如果用蒸箱,蒸汽量需要时刻控制在中等。
蟹黄汤包装盘前,要用开水将盘子烫一遍,一再沥干水分,这样既有保温作用,又能避免面皮与盘子粘在一起,夹不起来。
只说到这里,它的制作之繁琐就可见一斑了。
它的风味特点以其用料讲究、配方独特、制作精良、难以仿制而著称,仅制作工序就多达33道,可谓是达到了早点小吃的巅峰了。
蟹黄汤包在明清时期已经享有盛誉。其特色是皮薄如纸,吹弹即破,制作“绝“、形态“美“、吃法“奇“。
最出名的当属金陵龙袍蟹黄汤包、靖江蟹黄汤包、泰兴曲霞蟹黄汤包、镇江宴春蟹黄汤包、淮安文楼蟹黄汤包。而且金陵常年举办龙袍蟹黄汤包美食文化节。
这里当然不会有莫名其妙的沪市沈记蟹黄汤包了。
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如今的蟹黄汤包和最初的也已经有了一些变化。当然,这里说的变化当然不是说根本上的制作工艺上的变化。
因为蟹黄汤包的面皮变化不大,所以很多师傅在馅心上大下功夫,制作出了许多新馅心。蟹黄汤包馅心的比例不是固定的,蟹黄和皮冻的比例有4种:1:1,1:2,1:3,1:4都是可以的,1:4效果最好,成本也好控制。
有的酒店除了添加蟹黄和皮冻,还增加一点肉泥,减少蟹粉的用量,制成皮冻汤包。或者添加虾仁工笋丁等,调整口味。
而且现在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备
第九百零五章:精妙绝伦的蟹黄汤包-->>(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