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停什么时候动身?
见先锋官被他吼得发楞,语气又缓和一些:派人查看河水深度,看能在哪里徒涉过河,让工兵多准备些木料,雨一停,就准备搭桥过河,再查看一下周围的县有多少兵。
可这雨就是下个不停,虽说是初夏,人淋点雨没关系,但这么连下三天,沟满河淌,到处是湿漉漉的。更重要的,几万人闷在军帐里,人的心情象天气一样糟,无聊烦躁,赌钱的,小偷小摸的,溜出去逛妓院的,越来越多。
当兵的如此,军官也好不到哪去。
雨终于停了,统帅部要求在十天内务必攻城,到如今,还没有过河。可是,这两天,李都统天天喝花酒,夜里又有美女陪侍,体力消耗过多,着凉发烧,浑身松软起不来。遂指令副都统王思平指挥过河。
在先锋官的陪同下,王副都统来到淮河南岸。自两岸分治以来,南北来往只靠这一简易吊桥。此桥以中泓为界,两边各有一半,平日有人需要过桥,都要互相商量好,两桥相联,才可以过桥。如今,金邦那边的吊桥拆了,显然是听到动静,冒着大雨偷偷干的。如若想从这里过桥,需将北面一段铺好。让工兵测量一下,水深五米,不好搭桥。近日雨多,河水暴涨,想在短期内徒步过河,难度相当大。
只有重新选地方架桥,工兵早已探过,这个吊桥向西二十里,有段河水较浅,可以架桥。可是,对岸是个山坡,大军过去有些周转不开,如果金兵在此阻击,必有伤亡,况且这么多兵卒,架三两个小桥也不顶什么事呀。
最终决定,以此向东,每隔两里,就架一浮桥,在架桥时,密切关注对岸的动静,一发现有金兵,立即停止,集中兵力进行还击,打死一个少一个,力求在渡河上多消灭敌人。
两天后,大军还没有过河,李爽急了,先锋官回答,架桥是个幌子,通过架桥,消灭敌人,就那么几千人,他们根本耗不过。
废话,那要等到何时?人家不会搬救兵啊?
遂找来张知州,请他解决渡船和木板。张知州早有准备,很快调集了近二百艘小船和众多木板。船船相连,再搭上木板,宽约一里的浮桥就搭起来了,仅用半天时间,大军就渡过了淮河,而且几乎没遇到什么大的抵抗。
很快就到了北寿州城下,李爽骑在马上,放眼一看,城门紧闭,吊桥高挂,城墙上俨然可以看到,身穿盔甲的金兵在巡视。
护城河宽约五丈,城墙高约三丈,用砖石砌成,共有五个城门。李爽将军队分成十队,五个队各攻一门,余下待进攻时使用。
日央时分,军队准备在城
第二百二十一章 南 北 寿 州-->>(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