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零八章 同 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来去凶猛,步兵根本无法对抗;金人的马高大、快捷,耐久力强,我们没有马场,靠从西夏、吐蕃等地买进,马的品种要差一些,江南地方沟河纵横,没有地方让马奔跑,气候温和,也不利马儿生长。也就是说,从军力和军备上,我们大宋都没有优势。

    杨文端听他们兄弟谈的热乎,也加入其中。说起军队战斗力,主要看将领和士兵。最初,女真人是游猎民族,在马背上时间多,打猎靠的是凶猛,要争要抢,只有能跑能抢,才能活下去。不象我们汉人会耕田种地,就能生存。猛安谋克乃至那些将军,也许根本不会种地,也不读书,但他们能带兵会打仗。我国呢,这样的人很少,统兵的用读书人,也许会点兵法,但是他们能拿着刀枪上阵,跟敌人面对面拚命吗?你们看,自靖康开始,我们宋国的将领中,常打胜仗的是哪些人?岳飞、韩世忠、刘琦,还有吴璘、吴玠,等等,哪一个不是行伍出生?张浚是个文人,一向主战,但是当统帅不行,虞允文是书生,采石矶临危受命,一战成名,后来,孝宗皇帝让他在四川出战,他却一直找理由推托,是不敢战不会战。将领变动频繁,将不识兵,兵不知将,不知道部队的具体情况,怎么发挥自身长处,士兵与将领没有感情,如何听你命令奋勇杀敌,再者,我国的士兵不少来自于流民、罪犯,这些人能为国拚命,不怕流血牺牲吗?有优势,他会摇旗呐喊向前冲,一旦失利,只会逃命。岳家军、吴家军取胜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有一种情况很可怕。由于多年来,实行秦桧倡导的和议政策,多数士大夫和民众安于这种南北割据的现状,畏金如虎,未战先怕,觉得在屈辱中过太平日子也很好,有的人口头上备战,事实上避战。因此,许多人并不看好此次北伐,只是迫于韩的权势,不敢公开反对。杨元道对此忧心忡忡。

    我同意四哥的看法,金人该打,恢复中原乃天经地义!忘记历史,忘记曾经的屈辱,苟且偷生,非大丈夫所为,乃行尸走肉罢了。

    范祖亮问杨文端,师叔见多识广,讲的极对。请问,如今还有这样的将领吗?

    杨文端苦笑,若是有一个象岳飞、韩世忠、刘琦那样的将帅,让他指挥,那北伐必定胜利在望。可惜没有。辛弃疾算是行伍出身,打过仗,也有报国之志,不知为啥不用。

    杨

第二百零八章 同 心-->>(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