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的地方,也要适者生存。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大部分人就是谋一份差事,拿一份俸禄,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在此基础上,品德高尚的人才去讲求正义和贡献。
史弥远很吃惊,这小子,真是有头脑,看问题有自己的观点,是个可造之才。便笑了,光维,你想说什么?
沈光维叮着史弥远:我的意思很简单,老师你不要端着了,韩大人不是什么奸臣,你要向他靠拢,争取一个更合适的位置,来展示你的才能。
史弥远兴趣上来了,光维,你说说看,现在,我最合适的位置是什么?
沈光维想了一会,回答:参知政事,两年后,右丞相。
何以见得?
岳父曾经对我说过,同叔心思缜密,内敛而有谋略,将来会取得比我更高的地位,甚至超过父亲。
史弥大是史弥远长兄,比史弥远年长三十岁,致仕前官至吏部侍郎,封少师。
老师,韩太师性格张扬,你一向内敛,这一内一外,相互补充,是最佳组合。
出身仕宦之家,苦读诗书,而通过科举走上官场的,是不甘于平庸的,总是梦想着在更大更适合的舞台展示其才能。史弥远也一样,他是庶出,从小受尽嫡系的白眼,超过大哥超过嫡系,是他心中难以言传的愿望。
对于这个韩太师,他没有因为无出身而瞧不起,相反,对他做了出这些惊天动地的事还有些佩服。不过佩服不是崇拜。大人物讲求有勇有谋,而韩充其量只是有勇而小有谋略。危急关头需要胆量和勇气,而更多时间则更需要谋略和智慧。为了让这位太师了解自己,他放下尊严,走世俗的那一套,上门送礼套近乎。可惜的是,韩太师并没有认识他的价值,将他与求职要官的凡夫俗子一般看待,找一次升一次。
沈光维的这个内外结合很好,如能实现,韩太师坐镇,我史某出谋划策,这个国家治理得将会更好。可如何让韩太师能认识这一点,却是个大大的难题。和众多有才能的读书人一样,他绝不会过分放低身段,拿出大量的财物,说肉麻的话去吹捧讨好,也不会跑到人家面前自卖自夸,厚着脸皮去求某个位置,更不会做一点事,
第一百七十七章 要奴才不要干才-->>(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