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七章 壮 怀 激 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天下太平矣。其实不然,北方金邦兵马未减,陈兵重镇,更有大漠蒙古,凶残骠悍,如狼似虎。为此,我大宋不能视而不见。靖康之耻距近八十载,中原大地仍在金邦铁蹄之下,实乃我大宋臣民痛心疾首之事。如若再不警醒,任其下去,既失去中原民心,也沉溺于安逸而自亡。陛下,还记得黄裳黄兼山吧。绍熙年间,他还在母丧守制期间,仍然为江山社稷着想,专门上疏建议:朝廷应在汉中、襄阳、江陵(今湖北荆州)、鄂诸(今湖北武昌)、京口(今江苏镇江)五个重镇,分派大将固守,建立一条牢固的长江防线,确保南方不受侵犯。

    说起黄裳,皇上赵扩当然记得。绍熙五年(1194年)七月,他刚即位,便拜黄裳为礼部尚书兼待读。这时,他已经病得不能入朝,就躺在床上写书面奏章,临死前不久,他还送来三句话:“笃于孝爱,勤于学问,薄于嗜好。”口占遗表而卒。那一年才49岁。

    显然,这是个很正确也很重要的主张,如今,臣要说的是,这是一条不容突破的防线,一旦失去,江南则无险可守。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们应在两淮至秦岭一带,筑起第一道防线,与长江防线前后照应,互为支援,如此,进可攻,退可守。

    赵扩很高兴:辛爱卿赤心为国,乃我朝忠臣也。关礼有赏。

    关礼叫道:皇上有旨,赐辛弃疾金带一条。

    回到绍兴府不久,朝廷下诏:辛弃疾加朝议大夫、宝谟阁待制,提举临安佑神观,改知镇江府。

    接到朝廷的诏令,辛弃疾问刘龙州是否愿意跟他去京口,刘当然愿意,并笑眯眯地对他说:恭喜大帅,贺喜大帅。

    辛弃疾面色如常,缓缓地问:但不知喜从何来。

    在辛弃疾复职以后,朝廷还起用了薛叔似、陈谦。薛叔似,字象先,祖先河东(指今山西)人,后徙永嘉。乾道八年(1172)进士,一向以功业自期。孝宗召对,极论不当苟安江左,建议确立恢复规模。并指责“谋国者畏敌太过。”嘉泰元年(1201)二月,复差知赣州。如今,又除华文阁待制,知广州。

    陈谦,字益之,温州永嘉人。乾道八年进士,淳熙年间,曾率兵平定辰

第一百五十七章 壮 怀 激 烈-->>(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