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祖亮兴奋得直点头,上次上书目的就是如此,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有远见的大臣,不仅要治理好内政,而且要时刻叮着敌人。当初,老父亲写《揽辔录》就是想让国人借此了解金国。
鉴于当时的实情,要想恢复皇陵的原貌是极其困难的。宋陵是“封土成陵”形制,建筑结构每座大体相同,有帝陵上宫、后陵上宫、下宫、陪葬墓等,最外围用树篱围绕。在封建王朝中,官员死后如能陪葬在皇陵,将是对其盖世功劳的表彰,对后世子孙也是至高至上的荣耀。包拯墓和寇准墓便落户其中。
帝陵上宫是各陵区中最主要的部分,位于陵区的南部,它以崇高的陵台为核心,面积在五公顷左右。陵台就是墓冢,位于宫城的中部,陵台分三层呈覆斗梯形,下层每边长两百六十尺,逐级上收,每层土台上种植郁郁葱葱的翠柏,四季常青。陵台下称地宫,是埋葬皇帝尸骨的地方。地宫规模甚为宏大,一般深达三十米,由青砖砌成,仿照地面宫殿建筑结构,墙壁上还绘有大型彩色壁画。
后陵上宫建制大体上与帝陵相同,只是规模缩小。后陵西北即为下宫,是供奉帝后遗容、遗物和守陵、祭祀的场所。主要建筑有正殿、影殿、斋殿、浣濯院、神厨、陵使廨舍、宫人住所、库房等。围绕上宫和下宫,筑有十多米高的神墙,称宫城。宫城一般占地一百多亩,四面开有神门,神门外各有石狮一对,防御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入侵者。围墙四面设有神门及角楼。南神门外设有献殿,作为朝陵的祭奠之所。献殿旁还有一些附属小建筑。在陵域之内禁止采樵放牧,并有专人看守。
由于盗墓,各地宫受损严重,皇帝皇后皇妃的棺椁都被打开,陪葬的金银珍宝抢劫一空,地上的陵台、神台东倒西歪,众多古木被砍伐。
所谓维修,就是将通向地宫的墓道堵死,对地上建筑进行修补,修整道路和补栽树木。因而,需要采购的材料主要就是花岗岩、红松原木及各类松柏梧桐。
做台基、台阶的石料,大多采自巩县西北的万安山。范祖亮带人前往南京金昌府偃师县。
金代实行五京制,起初是上京、东京、西京、南京、北京,海陵王迁都后是中都、东京、西京、南京、北京。也就是说
第一百二十八章 秘 密 派 遣-->>(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