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六章 按下葫芦浮起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后来发现通判审问也不急切,自己除了做些辅助工作,其实也未起到作用,走到哪里,不是通判,就是参军,总有一人在侧,晚上睡觉也是两个人。这种情况从未出现过,也从未有过让学官审案的事情,很明显这其中有问题。想来想去,就想到了秋闱的事。为验证自己的判断,凌晨时,趁人熟睡,戴上帽子,偷偷溜出驿站,躲在家门外不远处。

    果然,见到衙役去家中抓人,没抓到,又留人在他家附近蹲守。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成百年身。

    大错即已形成,躲藏也无益,再说又能躲到哪去。一人做事一人当,何必连累家人。

    唐的投案自首,出乎马御史的意外,也让他格外兴奋,与提刑司一名官员,骑快马连夜直奔漳州。

    唐嗣宗在御史面前来个竹筒倒豆子,将如何接受方家行贿,如何教方仕章留下记号,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抬起头望着马昭,似乎在说:怎么样,我没费你什么事,都交待了,够意思吧。

    马昭也盯着他,就这些,没了?

    御史大人,真的没了。

    马昭仍然盯着他,一字一句地说,唐学政,你能主动投案、主动交代,这很好,最后处理的时候可以从轻,但是,若还有隐瞒,就不是减轻的问题了。

    大人何出此言?

    你交待的我们已经掌握,我们掌握的你却没有完全交待。

    唐嗣宗满脸嶷惑,大人能否给个提醒。

    好,看在你愿意认罪伏法的份子上,给你提个醒。那方仕章的答卷充其量只能算是丙下,你主考官照顾他给个甲下,其他四个考官是如何认可的。

    唐嗣宗的脑子在飞速运转:

    御史的意思是他们几个都有问题,再不交待,就按包庇、同案处理,本来作为主考,就应该对此次考试负主要责任,再串通考官共同作案,那罪行可就大了,颈上人头保不保得住都难说了。也罢,

第一百一十六章 按下葫芦浮起瓢-->>(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