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一章 撕 开 缺 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防不胜防顶风上

    紧追不放揭迷团

    杨元道见岳母和妻兄十分着急,拿出了自己的主张:

    目前这件事解决的办法是有的。首先,来个釜底抽薪。那小娘子不就是看中老头那点钱吗,咱就拿出些钱找个可靠的小伙子,帮助他把那姑娘娶走;老头要是再闹着娶,岳母就请老父亲来一趟,让老人劝劝他。

    杨文端是姜氏夫人的远房表妹,深知徐的脾气,往往能击中他的命门。以前,徐平阳最怕杨文端找他说事。

    姜氏极为高兴,拍着脑袋,对呀,我怎么把这一茬给忘了,见了三表哥他准保服服贴贴。

    李石章从潮洲返回,带来了科场舞弊案查处的最新进展。

    到达广州后,首先调阅方仕章的朱墨两卷。本朝为杜绝科场舞弊,制定一些有力的制约措施。比如,为了防止考生在试卷上作标记,不让考官认出举子的笔迹,实行糊名和誊录。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让书吏用朱红墨水,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誊录,叫做誊录。举子的原始考卷是由黑色墨水书写,故曰墨卷,重新誊录的,则称朱卷。

    防范虽紧,但还是有人玩起了花招。

    誊录的朱卷没什么特别的标记,看不出破绽。再看答题内容,问题就出来了。

    科举考试内容主要来自四书五经和史记等,形式为诗赋论,题型有墨写经史,填空,命题作诗,解答经义,根据要求写政论文章等等。

    尽管方仕章的答卷都做了,但正确率不高。墨写填空的地方,好些部分驴唇不对马嘴,诗既不对仗,又无平仄之分,经义解答也是胡拼乱凑,至于长篇贴论,除了开头,作个简单的破题外,大都用诗经和论语的原文写在上面。

    那时批改试卷不用百分制,而是分甲乙丙丁四等,每等又分上中下三级。考官一般三到五人,首先批阅该卷的,在朱卷上贴上一张条子,写上他批改的等级,后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其他考官批阅时

第一百一十一章 撕 开 缺 口-->>(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