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招,把韩侂胄拉下马再说。
这段日子,韩侂胄也没闲着,有人为朱熹说话论救,自有人对皇上的做法,他的事情就是鼓动相关大臣上书表态,随着朱熹、黄文叔陈君良、刘光祖的放罢,许多人明白了,因而皇上龙案上的奏折急速增多,起初是拥护朱熹的,后来支持罢朱的越来越多。
而见到这些折子,皇上也越发增强其理政的信心。
见到赵汝愚的主要爪牙已基本剪除,自己信任的言官即以就位,众多朝臣也看到了他的实力,下面的事,就是请这位当朝一品让位,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
经煜堂知道,这两次他得以升迁,不是留正,也不是赵汝愚的功劳,而是韩侂胄在当今皇帝面前多次进荐的结果。其实,他与赵汝愚是同乡,二十岁那年进士及第,以后一直在地方任职。孝宗即位不久,召他进便殿轮对。
为了做好奏对,他作了精心的准备。奏对中,没有象其他大臣那样,迎合孝宗心意,说些无关痛痒而又称赞褒扬之语。而是直言不讳地指出:由于朝廷多年奉行和谈政策,出现了令人痛心的现象,一是正义耿直之士越来越少,拍马溜须、粉饰太平的官员比比皆是;二是农业生产、商业贸易较以前得到了发展,但是没有田地可种的贫民越来越多,榷场贸易、海外贸易是赚了大量的钱,但是除支付给金国赔款和养兵发晌以外,已所乘无几,国虽富而军不强,民虽安而根不稳,如若不采取有力手段,国家则危险矣。
孝宗听到这里,仔细端详他:个头不高,瘦而精干,仿佛一普通书生,但气度不凡,轩昂飘逸,不由产生好感。遂脱口而出:经卿所言,发自肺腑,切中时弊,乃我朝忠直之臣也。
不久,即提拔为监察御史。
淳熙十四年(1187年),太上皇高宗驾崩。金国派使臣南下吊唁,金使回朝时,经煜堂作为报谢使陪同。到金都上京后,金使臣摆宴接待他,而且准备了音乐和歌舞。经煜堂说:我大宋正处于国丧期间,故不能宴饮歌舞,希望罢宴撤乐。金使说:不行
第五十七章 种 瓜 得 瓜-->>(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