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卅九章 惺 惺 相 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诚一片。南轩先生深为所动,写封信交杨万里转交。

    第三次拜见张浚,杨万里让家人将南轩先生的信件交给他,半个时辰后,才得以相见。

    其时,这位名相已年逾花甲,须发皆白,粗看与邻家翁无异,然而目光如炬,让人顿生敬意。风尘满面,难掩英雄之气,破衣一袭,全无寒酸之态,说的就是他。

    一老一少慢慢进入正题,谈兴盎然。谈到哲宗朝人物,张浚正气凛然,郎声而曰:

    元符年间,国朝中达官贵人,腰金纤紫的,成十上百,但都是碌碌无为之辈,后人能记得几人?只有邹志完、陈莹中姓名与日月争光。

    史载,邹浩,字志完,神宗元丰年间进士,哲宗时,任右正言,徽宗时,官至兵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为官一向清廉正派。陈瓘,字莹中,哲宗朝时,任监察御史,以敢于直谏、不避权贵而闻名。

    接着,又教导杨万里,一个人不论做官,还是读书讲学,都要做到四个字:正心诚意。

    杨万里点头称是,拜之为师,并将家中的书房取名诚斋。

    在永州不远的衡州,也有一位赫赫有名的爱国志士。此人叫胡铨,绍兴初年,曾上疏高宗,指责高宗,反对秦桧议和,要求朝廷斩杀秦桧、王伦和孙近,却被下诏除名,贬放广东韶州,又改为衡州。

    前些天,他特地拜见胡铨,自称弟子,胡铨很高兴,为他写了一篇名叫《诚斋记》的文章。

    在偏僻之地,拜见两位贤臣,聆听教诲,令年轻的杨万里喜不自胜,得意地对朋友说,人生一世,何事为乐,莫若一日并得二师也。

    后来,又出京任江东转运副使,再改知赣州,见自己建议屡次被驳,谢罪自免,回家乡吉水。

    辛弃疾从未来过吉水,也不知杨万里家住何处。直奔县衙打听,知县不在,县丞知道辛的大名,便派名差役带路。

    英雄相见,惺惺相惜。

    二人先从辛弃疾的《美芹十论》谈起,进而谈到杨万里的《千虑策》,评点利弊,直言不讳。辛弃疾拿出他们《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疏》,请廷秀点评。

    杨万里埋头,一字一句地阅读。读完后,高声叫到:写得妙,不愧为杀敌立功之豪杰,精准周到。接着又问,此疏上奏后结果如何?辛弃疾失望地摇摇头。

    遂愤恨道:“廷秀兄,试看当今朝野,上至宰执重臣,下至黎民百姓,谁还谈恢复之事,哪里有

第卅九章 惺 惺 相 惜-->>(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