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中恭迎陈亮的到来。
陈亮自家乡永康出发,沿浙赣道直赴信州,顶风冒雪,跋涉八百多里,在信州带湖新居见到了日思月想的辛弃疾。
其时,辛弃疾正患病卧床,陈亮的到来使他十分兴奋,两人雪中煮酒,纵论天下大事,十分痛快。辛弃疾以其出神的文笔记录下了两人第一天会谈的情景:“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陈亮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凌晨即起,舞剑练武。辛弃疾,年龄已近五十,二十年的仕宦飘泊、六年的乡间退隐,加上岁月的无情侵蚀,已使他精力衰退,兴味懒散,他开始生病,肚子也挺起来,嗜睡、口渴,头发也谢顶了,甚至还掉了几颗牙齿。身体的老病与精神的抑郁,使他已经荒疏了武艺的习练,他饮食起居无度,因过量饮酒加重了病情,发誓罢酒又罢不了,早晨也难得起早,晏睡似乎成了习惯。
陈亮的到来让病中的辛弃疾,重新燃烧起生命的力量。陈亮当时也已四十五岁了,仅比辛弃疾年轻三岁,而且三次考科举不中,此时还是乡间一介布衣,却保着一位职业军人时刻在岗的军事素养,他的昂扬斗志和火热激情,使辛弃疾又回到了当年“气吞万里如虎”的精神状态,病也不知不觉地好了起来。
两人在瓢泉、鹅湖游谈数日之后,便南下到靠近福建的紫溪去等朱熹,这里离朱熹所住的崇安不远,朱熹只要走一百里路,出分水关北上便可相见。
但朱熹最终爽约没来,他后来致信陈亮,解释自己爽约不到的原因是:自己不愿参与政事,只想在山里过着读书隐居的日子。
事后辛弃疾知道,真正的原因完全不是他嘴上说的“淡泊自处”,却是另外一种功利盘算。当时,朝中周必大要当左相,
第廿三章 鹅 湖 会 高 歌 饮-->>(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