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拜访尚书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范祖亮乘大家起身之时,指着带来的行囊,告知杨文端父子。

    这里都是一些新书。一是套《欧阳文忠公集》,周老相爷刻本,另外,是师叔老人家作序的先父诗文集。

    杨文端一脸惊喜,刻印好了,快拿出来看看,这可是好东西。书香堪比酒香,打开一看,先睹为快。

    先看《石湖集》,厚厚的共十卷,有《石湖诗》、《石湖词》、《北征小集》、《揽辔录》、《骖鸾录》、《吴船录》《桂海虞衡志》、梅谱和《吴郡志》等册。

    杨文端拿起一卷,一闻,墨香犹存。先看封面,深蓝色板纸,书名是魏友澄用行楷题写,扎线紧密整齐,翻开书页,整洁清爽,摸一摸,柔软光滑。

    “建阳麻沙刻本,纸质佳,装祯精,甚好甚好,贤侄啊,就凭这套书,致能兄也会含笑九泉矣。”

    “是建安麻沙王氏知新堂刊刻的。”

    老弟,这可要花费不少会子钱吧?杨元道问。

    王氏知新堂店主叫王彦缜,也是位饱学之士,不过屡试不第,就开了这家书坊,既刻书又卖书。他说曾和先父相识,倾慕先父的才学,共印3000套,我家1000套,留下的那些他们店里售卖,抵作纸张费,刻印费。

    老爷子笑了,这些商家真会做生意。致能兄乃当今四大诗家之一,他的诗文集自会有许多士大夫收藏品读,只怕还得再要加印呢。你看这首绝句: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语句清新脱俗,田园气息浓郁。此类诗作在我大宋,唯有致能兄写得出,无人能出其右。

    王老夫子也说了,若要再印,他们将折钱给我们。

    这就对了,此乃致能兄毕生心血。

    先父生前已有诗文结集印制。此次刻印在保存原貌的同时,加以完善,只是其书函、奏札散失各处,搜集无多,因而未予收录。此来送给师叔二十套,倘若不足,即时送来。

    老人点头称是。

    再看《欧阳文忠公集》,洋洋近百万言,合计153卷。是周必大致仕后的刻本。老丞相亲自作序、点校,注解。可

第二章 拜访尚书府-->>(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