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杨素的笑容也收敛起来:“陛下运筹于帷幄之中,便能决胜千里之外,某虽陛下所谓之‘能臣’,自愧弗如也。不过眼下这座晋阳城,倒是并非那么难以攻克。”
淳于岑眉毛微微一挑。
杨素缓缓说道:“晋阳城池为防守而打造,又经过齐国当年多次加固,若非当时齐主昏庸,宇文邕也不可能趁虚而入。今日攻城,敌人已经不是上下乱作一团的齐国,而是抱有必死之心的宇文纯,此人心志坚定、作战勇猛,一直以来都是我大汉最难对付的敌人。因此强攻晋阳,必然损失众多,不可取。”
这一次不只是淳于岑,李询也好奇的看过来。
他在杨素配合征战的时间并不少了,但是实际上在作战指挥上多数都是李询占据主导地位,杨素还需要负责其余相关的民政事务,一直只是在战略上表示同意或者不同意罢了,因此李询也没有想到杨素已经有想法了。
杨素伸手指了指晋阳城:“现在我军已经通过水师转运一部分兵马前往城北,唯有在城南和城北同时向晋阳发起进攻,才能够让晋阳首尾难顾。但是城北我军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很难进攻城池。”
说到这里,淳于岑和李询都不由得点头。
他们多少也猜测到了杨素的意思。
晋阳城北有大道一路延伸到雁门关。
从晋阳到雁门关这一路上,敌人壁垒森严,军寨林立,构成了层层防御、互为犄角的防御体系,可以说晋阳就是这个防御体系的南端,也是粮草、器械云集调配之处,而雁门关则是这个防御体系的北端,主要就是为了防范从北方而来的敌人。这样的防御体系已经维持了数百年,实际上是为了应对北方草原上的敌人而打造的。
宇文纯坚守晋阳,就是因为能够和雁门关互成犄角,并且还有沿途众多营寨作为屏障,才有足够的信心。只剩下晋阳一座孤城的话,宇文纯想要守,别人恐怕也没有这个信心了。
“先下雁门,再攻晋阳,会不会舍近求远?”李
第二零八二章 佯攻晋阳,实攻雁门-->>(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