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九四八章 徐陵和成都书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苦功高,即使是退隐之后也没有说真的不问世事,且不说很多大汉官场上的风波,背后还需要徐陵出面安抚群臣百姓,只是那徐陵当时一手创建的成都书院,就让他一直放不下心来。

    岳麓书院有颜家坐镇,金陵书院又有萧家父子坐镇,更何况还在陛下的眼皮子底下,唯有成都书院,孤悬巴蜀,周围本来就没有多少书院,若是再没有如徐陵这样的大儒坐镇,恐怕用不了几年就要烟消云散了。

    毕竟没有大儒又不靠近都城,久在川蜀已经快要和外界隔绝,真正想要求学的学生谁还会来这里?

    更何况巴蜀是巴人八部以及南中不少部落、羌人部落等等安置的地方,朝廷只是给他们划分耕地,让他们和华夏汉人混在一起耕作,终究只是一种办法,谁都不能保证这些人就这样会融入大汉的农耕文化之中。

    所以用衣冠文化教导这些人就成为另外一个好的选择。

    承担这个责任的,除了遍布各个州府的小书院之外,还有作为巴蜀第一学府并且居中调度的成都书院。可以说维持成都书院的运转,不仅仅是教育上的任务,还是政治上的任务。

    徐陵接过来成都书院这个沉重的担子,也就等于把这些任务都接了过来,同时他也积极的发动各地大儒入蜀,让人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时代,教化蛮夷对于大儒们来说,都是值得追求的事情,所以响应徐陵的人很多。

    这是一个或许没有多少人有文化,但是所有人都尊重文化并且愿意传播文化的时代。

    除此之外,徐陵常年往来于建康府和成都书院之间,一手促成了成都书院和国内众多工坊、书院之间的合作,让学生争取不只是在做学术上有长处,而且还要对社会上各种技术发展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保证在时代发展的道路上不至于被丢在后面。

    可以说成都书院能够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和徐陵有莫大的关系,徐陵说是第二功臣,即使是亲自组建成都书院的李荩忱而或者姚察等人都不敢说第一。

    除了成都书院

第一九四八章 徐陵和成都书院-->>(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