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当初曾经追随过齐王殿下的老将。
现在天下南北的差距已经越来越明显,人心思变,即使是明知道南方的世家多数都已经烟消云散,北方世家的心思也会向大汉倾斜,没有办法,谁让大汉占据着正统不说,在实力上也远远地超过北方呢?更何况现在的北方,实际上也就是当初北齐的地盘罢了,而大汉则是北周和南陈的总和,甚至向南还有更远的地盘。
北齐没有挡住北周,难道现在的北周就能挡住大汉么?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世家们终究也得为自己的性命考虑,化为凡人,总比为北周殉葬了好。因此世家们对北周多数也都是阴奉阳违,要钱要粮,还是会给的,但是自家的子弟出现在朝廷之中的却越来越少,显然大家都开始和北周划清关系。
钱粮可以解释,那是被迫的,大汉就算是真的问责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但是一旦自家的子弟出仕,那就不是被迫不被迫的问题了,原则性的错误犯下了,可就没有了补救的机会。
所以宇文宪手下的臣子,如今是越来越少,当然这些家伙们找的理由五花八门,有的说是家中长辈去世——虽然是个旁支恐怕连面都没有见过几次的长辈,有的说是自己身体有恙,而更有狠人,直接把自己的腿给打断了——反正我连路都走不动了,你总不至于天天抬着我去齐王府吧?
此间种种,令人啼笑皆非,当然也不由得感慨有末日即将到来的感觉。
而宇文宪想要怎么挽救,尉迟迥作为重臣当然是得到了风声的。
很简单,称帝。
的确,称帝是收拢人心、挽救威望的不错办法。
但是现在宇文宪要称帝也很窝囊啊,至少得大汉那边没有过激的反应才行,之前尉迟迥授意斥候挑起边衅,就是得到宇文宪的指示想要试探一下李荩忱的态度。
虽然尉迟迥觉得这不见得就是一个好办法,但是现在时间紧迫,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至少这种下策还不能算是昏招。现在更是让人“感动”的是,大汉似乎还真的因此而暴露出来了自己的内部矛盾
第一六三七章 祥瑞生大河-->>(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