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五零二章 朕的底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这么多人能够统计、处理世家的财产了,因此徐徐图之或许并非坏事。”

    李荩忱登时冷笑一声:“朕留下这些墙头草和有叛逆之心的人在江南的腹心之地,难道是等着他们下一次趁着朕北伐的时候在背后捅刀子么?至于接收田产财物,这个朕自有主张。人,朕还不缺。”

    顾野王等人顿时惊讶的对视一眼。

    朝堂上的人现在因为有半数还在长安,所以早就已经忙得不可开交,陛下又要去哪里抽调那么多人手?

    “启禀陛下,书院学生已经在宫门外列队。”李平快步走进来。

    李荩忱霍然起身:“诸位臣工,朕且带你们去看看吧。”

    而顾野王等人张大了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很显然,有一个地方是他们一直忽视甚至根本就无视掉了的。

    那就是大汉自从入巴蜀之后就积极设立的几个书院。

    大汉开国也已经两年,再加上李荩忱经营巴蜀的时间,三四年有余,在这段时间里,培养出的人才已经不少,其中一部分甚至都已经进入了官场,而即使是新设立的没有几年的金陵书院和岳麓书院,也培养出了不少人才。

    尤其是书院的人才培养,并不只是招募人才从头开始,还有一些是李荩忱从地方吏员之中遴选能干之辈进入书院进行短期的培训,加强他们对地方行政的处理能力,从而让他们成为不折不扣的多面手或者某一方面的专家,这将会极大的弥补官员不在或者缺少的情况下地方吏员们的能动性。

    毕竟大多数情况下,官员也就是起到一个居中引导、指挥和统筹的作用,而税收、田产等等的统计收缴,实际上都更多的是吏员们在负责,相比于官员,他们对于这些的熟稔程度更高,只要他们拥有足够的组织能力,那么替代官员或者在需要的时候临时上阵也完全并非不可以。

    对于这样的培训,吏员们当然是不会拒绝的,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梦想,即使是普通的小吏员们也有,经过培

第一五零二章 朕的底气-->>(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