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镇子之中几乎了无人烟。
而随着朝廷定策开垦淮南以及南北开始沿淮水开放市集通商,从建康府以及更远的江南、岭南等地源源不断北上的商贾和商队,除了选择从京口和采石矶等传统的码头渡过大江之外,也开始越来越多的直接从桃叶渡、燕子矶等建康府外的码头直接北上抵达宣化镇,再从这里取道前往淮东和淮西。正是因为地处东西交界的原因,让这个小镇子骤然繁华起来。
来来往往的客商把整个宣化镇弄得热闹非凡,而越是这来往人流纷杂的地方,越是消息最流通的地方。因此并没有人知道,随着宣化镇的繁华,代表着大汉最绝密力量的白袍也逐渐把大小部门从江南转移到此处。
或许就连那些常来常往的客商们都根本就意识不到,就在宣化镇并不起眼的府衙旁边这个靠着小山丘的院子,另有玄机。
如果说谁是大汉消息最灵通的人,那肯定非白袍的陈禹莫属了,因此在得知朝廷的几个基本政策都将聚焦淮南的时候,陈禹就果断的开始着手布置江北的白袍落脚点,甚至打算直接把白袍的主要人手全部转移到这里。
实际上陈禹这么做也有自己的考量和担心,白袍的性质他心里非常清楚,这是陛下的绝密杀招,也是大汉不能见光的武器。大多数官场上的人或多或少的自然都清楚白袍的存在,也能揣测到白袍的力量。
可是正是因此,他们觊觎这种力量,想要通过获得和占有这种力量来实现自己一些可能需要遮遮掩掩甚至根本就是大逆不道的意图。而陈禹可以保证自己不会被卷入其中,成为别人争权夺利或者贪污腐败的帮手,却不能保证手下的每一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坚定信心。
先不说白袍草创,实际上很多地方都还有缺漏,就算是在选拔的时候表现的忠心耿耿、才能出众的人,也不能保证在长久的时间流动之中他们不会毫无变化。
人心是最复杂也是最容易变的,尤其是白袍这
第一二零七章 白袍的重心-->>(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