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四十七章 大用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年事已高,因此实际上成都工坊这个李荩忱麾下除了南部郡造船厂之外最大的工坊——造船厂主要是因为体型大——几乎是吴凭一个人主持建设起来的。

    想到那依山而建、气势恢宏的工坊,想到成百上千挥汗如雨的工匠,想到那令人叹为观止的庞大流水线生产,吴凭就如痴如醉。

    这是他的心血。

    这也是为什么吴凭看到李荩忱的时候多少有些忐忑,成都工坊现在首要的任务是生产霹雳车,而此时吴凭他们却抽调了一小部分人手试验新的材料,哪怕是误打误撞弄出来的这个东西的确很漂亮,但是在一向务实的殿下面前,会不会得到赏识,实际上吴凭心中根本没有底,若是殿下因此恼怒了,觉得他们不务正业,那么最后吃亏的肯定还是成都工坊。

    不过李荩忱倒是出乎吴凭的意料,饶有兴致的问道:“烧制出来同样的东西需要多久?”

    “启禀陛下,这一次实际上是大家的无意之举,如果想要摸索出来其中的门路,属下认为至少需要三到五天。”吴凭急忙说道,他也不确定当时他们都采用了什么办法,回去少不得还得一点一点的尝试,如果运气很不好的话,恐怕十天半个月都弄不出来,不过在这里吴凭当然不敢直接和李荩忱说透,否则岂不是显得他实在是太无能了。

    瞥了一眼有些纠结的吴凭,李荩忱已经大概能够揣测到什么,不由得笑了一声:“那好,本王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不但要烧制出来一样的东西,而且还要保证这里面尽可能少的存在气泡和杂质,这你可能办到?”

    一个月的时间当然足够了,吴凭轻轻松了一口气,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心思被李荩忱看穿了,更不敢怠慢:“遵命!”

    李荩忱点了点头,玻璃可是一个好东西,如果真的能够在这个时候面世,那么不仅仅意味着人们在建筑房屋的时候又多了一种可以选择的材料,更意味着放大镜、眼镜甚至是望远镜都能够先一步问世。要知道在明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千里眼和眼镜,只不过这种

第九百四十七章 大用处-->>(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