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六章 卿云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美金。

    另外就是又用专业知识一通贬损。

    洪衍武还托中间人带话说,他们这房过去其实就是个买卖店铺,住人不便不说,房也跟别人家的差着级别呢。

    因为要是正经府门,都得有府门,而且是红油绿漆。

    连门都没有的素油黑漆的只能是民房。

    甚至没两天,洪衍武在附近又看了一处“如意”门小院儿的事儿,又被中间人很“及时”地透露给了那哥儿四个。

    这么一来,有之前开出的价码摆着,对方哥儿四个越耽搁就越别扭,逐渐就开始沉不住气了。

    而到了他们内部开始为这事互相埋怨、指责、生乱的时候。

    中间人适时出现,又“好心好意”地最后调解、撮合了一次,才终于达成了最后的交易。

    总之,又抻又压,连诱带逼,拿下这房子的整个过程太曲折了。

    洪衍武能达成所愿可是够不容易的。

    但反过来,再看这房的实际价值,那也是真值得了。

    因为事后无论单先生还是洪禄承,他们看过这楼都叫好。

    两个人还都确定了一个让洪衍武万万没能想到的事实。

    敢情他误打误撞买下的这幢木楼,竟然是清代“京城八大楼”之一“卿云楼”的旧址。

    据洪禄承所说,这座酒楼始建于清道光1820年,是当时八大楼里唯一位置在城北的。

    这儿的“炸春卷儿”和“盅儿糕”很有名。

    更因为服务对象多是附近的王孙公子,所以这酒楼无论杯盘碗碟还是楼宇的营造,都特别讲究。

    说实话要不是周围都是惹不起的人家把位置给圈死了,规模再无法扩大。

    否则以它的名气和档次,一头挤进“八大堂”去,也是满够格的。

    不过也正因为长期的服务对象都是旗族,“卿云楼”的买卖对清政府依赖性很高。

    所以自清政府倒台以来,买卖每况愈下。

    自打南京政府成立,就彻底歇业关张了。

    它在“八大楼”的位置,在民国时期,则被后起之秀“安福楼”所取代。

    而单先生也说,这楼别看是民房,可这当年是店主人下了重金营造、扩建过的。

    瓦、木、油等活儿都规矩地道,且颇有独特之处。

    表面看,似乎

第一百四十六章 卿云楼-->>(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