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六章 分道扬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铁幕时代无弹窗 当晚六点,独立团攻入兴集县城,消灭了保安团残部后,顺利占领全部城区。

    至此,兴集战役宣告胜利结束!

    敌护矿队、保安团被先后歼灭,共计有四百余人被打死,一千余人被俘;缴获1oo毫米口径以上火炮12门,坦克8辆,装甲车15辆,其余枪炮、车辆、弹药不计其数。

    另有两百多台机械人被摧毁,它们身上所有有用的零件全被刘文轩收缴,其余不可用的也用腐蚀性液体加以破坏,以防被机械人重新利用。

    更重要的是,独立团解救了近万名被机械人俘虏的战俘,极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力量;而兴集县城连同其物资和三万多名居民在内,成了扩编后的新独立师最坚强的后盾。

    物资的搬运工作随即展开,大量的煤炭被运往前塘村,各类机器设备也被拆卸后运往兴集县城和前塘村。

    眼前,是一派胜利后火红的场景。

    然而,关于部队的今后的展方向却在独立师高层内部展开了争论。以独立师目前控制的一县一村三四万人口的规模,根本不足以养活已经上万人的部队,向外争取生存空间是必要的,目标也是一致的。

    问题是,向哪个方向呢?

    向北?豫省的情况大家并不十分清楚,仓促间很难下这个决定;而去年的黄河决堤又使大半个豫省成为一片泽国,同时也隔断了继续北上的道路;而东北方向苏省境内的徐州附近集结着大量“联邦军”,北上的路线显然不合时宜。

    向南?原省城合淝以南大江两岸上百公里的江泛区内,遍地淤泥,白骨嶙峋;千里不见人烟,百里不闻鸡鸣;大水虽早已退去,但整个皖南已是一片死地。

    剩下的就是往东或者往西了。

    赵长海则主张往东,他念念不忘的就是早日打回老家;主要的意见就是沿淮河东进,进入洪泽湖、高邮湖区域内游击,伺机攻占淮安。这样即可北窥连云港至徐州地带、又可南望盐城至海安一线。而再往南,往日富甲天下的苏南和浙北一带已成赤地,那里除了死亡,再没有别的了。

    而杨明则主张往西。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先在皖北地区站稳脚跟,建立一个有一定规模的根据地,然后再向东或向西继续展,并积极与西面的军方主力取得联系。

    两人的观点各有道理,也各有相当一部分人支持,因而争论了多日也没有达成一致的结果。

    与此同时,部队的整编工作也在快进行中。原独立团在补充了大量被俘老兵和保安团、护矿队以及兴集县城的合格青壮年后,已扩充为独立师,下辖:两个步兵旅,每旅五千人左右,辖三个步兵团和一个轻型火炮营;第一旅旅长王复来,杨明任副师长兼第二旅旅长。

    另外,师直属部队计有一个装甲营,拥有9辆不同型号的坦克,二十多辆各型装甲车,营长沈家祥;一个重炮营,拥有155毫米火炮2门、152毫米火炮2门、122毫米火炮4门,火箭炮车4台,营长王培新;一个工兵营,营长杜四海;一个防空营,主要装备为57毫米、37毫米、25毫米高射炮,还有少量hQ-7、hQ-12、hQ-9防空导弹及火控雷达,营长邱新佳;一个侦察大队,大队长崔亮;一个后勤大队,包括一些通信、医疗、物资管理单位。

    此外,在前塘村和兴集县城里还各编有一个守备营;全师总兵力约一万五千人左右,已是兵强马壮,磨刀霍霍。

    在完成整编后,除留下两个守备营和相应的行政机构在前塘村和兴集县城外,主力部队全部撤离,进入山区进行休整,同时为下一步的安排做好打算;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激烈的战斗已经惊动了周围的人,机械军和“联邦政府”很快也会现他们,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兴集城外出现了很多生面孔,不排除有大量探子的存在;因此,尽快作出决定已是迫在眉睫。

    为此,独立师高层和前塘村委员会开了一个专门的会议讨论对策。会议上,有关将委员会模式推行到兴集县城的决议很快通过;另外,部队开拔后,由卫建国村长为主、辅以庞世辉、李小万等人组建的两地领导班子也很快被确定下来;剩下的就是部队转移的方向问题了。

    而这个问题上,别人都不好过多的插嘴,只能由军方人员自行决定;会议上,杨明和赵长海都没能说服对方,结果只能休会,明日再议。

    回到住处后,杨明整个人倒在床上,一动

第二十六章 分道扬镳-->>(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