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得意的跟他们炫耀自己在家都干了什么,还有乡亲们带过来的一点特产表示了自己的谢意,李母回去的时候巧兰给了银钱,写了信让哥哥以孩子的名义在村里又买了一些祭田,等闲他们也用不着,给李家留一些自己吃,剩下的就留给孤寡老人和穷孩子,接济他们可以活下去。
同时还拿钱让哥哥回去给村里的学堂修一修,因为村里学堂虽然不如书院可是就在村里,好多孩子上完学不耽误家里干活,去县里就什么都干不了了,因此这学堂也是有必要开着的。还给钱修了村里的祠堂算是给李家和刘家长个脸面的意思。
村长看他们都飞黄腾达了还一直不忘村里的穷人,也没忘了根,特别高兴,不少得了济的村民也送了一些自己拿得出手的小礼物,有的是山里的土特产,有的是干活,有的则是自己的一手针线活,表达了村民一份很朴实的情义。
巧兰传了村里老人给他绣的软鞋,来回在屋里走着,“好穿,特别舒服,可软和了,真好。”她呵呵的笑着,想起在村里快乐悠闲的日子,眼睛都笑弯弯的了。
“给了不少东西呢,还有给孩子们的,是乡亲们的一份心意,还有一些是酒水,去年村里丰收呢,大家都过得很不错嘞,村长和里长说让我谢谢你们这些年没少支持村里的学堂和祭田,不然大家不能过的这么好,穷的人家过的也是不错的,比那别的村好过太多了。”李母回去一趟发现村里越来越好了,也是十分高兴的。
“那就好啊,等我多时闲了能回村里啊。”巧兰羡慕的说了一声。
其实他不羡慕京城的繁华,还是更依恋村里自在的田园生活,奈何人要往前看,还是要继续努力奋斗的。
“快了,等栓子成亲了,你就轻松了。”李母笑着说道。
“爹,咱们晚上喝一杯吧。”巧兰饶有兴致的问刘老爹呢。
“唔,你身体才刚好,喝不得酒嘞。”刘老爹有点犹豫,但又觉得难得这么高兴呢。
“啊,不能喝啊,好扫兴啊。”巧兰还挺喜欢喝一口的。
“要不喝那个牛子叔海船带回来的波斯美酒,那个红红的葡萄酒,那个不会
第1142章准备-->>(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